煩惱生:“免費”帶來新難題
《試水免費被“擠傷”》這個帶有點無奈滋味的標題,出現在媒體針對福建、湖北等首批試點省份試行博物館免費開放后暴露出的一些令人擔憂問題的報道上──福建博物館免費開放幾天之后,展館大門已被擠壞,館內設施和展品損壞嚴重:標本被破壞,“大象”的尾巴被揪下來,昆蟲演示器被扯掉……如今,展館不得不暫時閉館整修。
“‘免費’給我們帶來了新難題。”全國人大代表、寧夏社科聯副主席吳海鷹說,“前一段時間公園免費后也出現了一些設施損毀的問題。‘免費’帶來的如潮人流不僅考驗相關部門的管理能力、服務水平,也考驗著民眾的文明素質與文化素養。”
事實上,免費帶來的新難題遠不止人滿為患、公物損毀嚴重這一些。來自全國各地的信息顯示,實行義務教育免費后,出現了一些學校因經費問題停辦、學生上學難等新問題,而且因追逐短期經濟利益問題導致的農村“新讀書無用論”也沒有因免費而徹底消除,一些孩子依舊輟學。
“被‘收費思維’浸染了這么多年的中國社會,面對免費出現一些問題很正常。”全國人大代表、陜西安康市長劉建明說,“很多問題的出現并不是由于免費本身導致的,而是因為免費政策的社會綜合配套沒有及時跟進造成的。而解決這些難題的辦法,依舊是改革。”
細思量:“免費午餐”該如何吃好?
雖然免費措施帶來一些新問題,但代表們認為:免費政策作為安民、惠民的方針,應該長期堅持下去,并且逐漸向更深、更廣的領域延伸,公共服務設施的免費陽光將普照更多百姓的生活。
“比如說,2008年免費義務教育將覆蓋城市,義務教育實至名歸指日可待。我想,今年的兩會上一定還會有更多令人高興的免費政策惠及老百姓,‘免費時代’的大幕剛剛拉開,好戲還在后頭。”彭富春代表說,“當前各級政府、部門和普通百姓需要解決的是如何把‘免費午餐’吃好的問題。”
“惠及民生的免費政策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絕對不是一‘免’了之那么簡單。”劉建明代表說,“要把‘免費午餐’吃好,還需要從很多方面進行配套,需要社會方方面面的配合和共同努力。比如,博物館免費開放后,相應地,我們應該制定新的管理條例甚至法律。”
而針對出現的問題,許多代表直指“公民素質教育”這個環節。“我們的國民教育中,應該增加公民素質教育這一課,簡單地說就是不能讓人們富了口袋空了腦袋,基本的文化素養、文明素質應該普及和強化,起碼我們應該知道,免費但不能免‘禮’,不能免去基本的責任和義務。”吳海鷹代表說。
“免費,也向政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務。”陳寶根代表說,“公益性文化場所、公共服務設施免費開放是大勢所趨,義務教育免費更是眾望所歸,而要把這些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實處,除了要求民眾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外,相關政府部門要轉變原有的管理模式、管理機制以及管理方法,尤其是財政上相應的補貼和投入要跟緊,問題出現一個就及時解決一個。”(鄔煥慶 劉泉龍 萬一)
責編:林芳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