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文化與社會生活中促進公平正義
社會公平正義不僅需要經濟制度、政治制度的保障,還需要人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和道德準則的完善。因此,中央領導集體論述公平正義時,一直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和良好思想道德風尚的培育。十七大報告更加強調要“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font>
當今條件下,建立體現民族精神內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平等理念,實現精神生活的平等,就要堅持文化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建設和諧文化,發展文化藝術事業,推進城鄉、區域文化協調發展,充分發揮人民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精神生活、道德品質的提高,對社會的公平正義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因此,要積極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廣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會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風尚;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大力倡導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提倡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熱愛集體,熱心公益,扶貧幫困,在全社會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社會氛圍和人際關系。良好的道德氛圍,也為社會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社會生活中體現公平正義,需要全面加強社會建設。針對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應當以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作為社會建設的重點。十七大報告指出,“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font>
“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貫主張,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任務”,我們必須在新的發展階段上繼續貫徹這一主張,更好地擔負起這一任務。(李紀才)
責編:陳瀟
![]() |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