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5日“學雷鋒日”前夕,重慶市各福利院因“實在應接不暇”而采取“統一行動”——原則上婉拒“一日雷鋒”
●社會福利院:形式基本一樣,送東西、參觀、聊天,“可他們和老人們根本聊不到一塊。”“平日常來更暖心!”
●兒童福利院:孩子們需要正常人一樣的生活環境,過度的關心或瞬間的接觸均不利于他們的成長。
●環衛工人:與其讓孩子們專門在這一天跑上街來勞動,還不如讓學校多教育教育孩子,平時注意保持衛生更好。
“婆婆,我幫你提東西吧!”“不用了,謝謝你。”3月5日這天,以上的對話無數次在重慶南坪新世紀超市門口出現。當日,27名重郵生物信息學院的大學生到街上學雷鋒,幫市民提東西,一個小時僅一市民接受幫助。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學雷鋒日”的當天中午,5名大學生為了“學雷鋒”給老人讓座,專門到重慶沙坪壩區漢渝路464路公交車起點站上車,每人“占領”一個座位,然后急切地等待著老人或孕婦上車。記者在天星橋車站看到,一名提著塑料袋、滿頭白發的婆婆上了車,5名學生同時起立,“婆婆坐這兒!”車子繼續前進,幾名學生輪番讓座,讓完座后又開始四處“卡位”占住座位,然后再讓座。“我讓了三次!嘿嘿!”一趟下來,身手最為敏捷的陳彬排在讓座的第一名。“改日再來怎么樣?”
在3月5日“學雷鋒日”前夕,重慶市各福利院均采取統一“行動”:原則上對“一日雷鋒”委婉拒絕。
每年3月5日這天,到福利院、孤兒院“學雷鋒、做好事”的單位一批接一批,大大超過福利院的接待能力。重慶市第一社會福利院辦公室主任范后余告訴記者,單位電話預約學雷鋒日來慰問老人們的,一天就有十幾家,實在應接不暇。
“一日雷鋒”不僅活躍在福利院、孤兒院等福利機構,在重慶市區的街頭也隨處可見:各個單位組織的義診、免費法律咨詢、心理咨詢等活動,各式各樣學雷鋒的大紅標語、口號隨處可見。
重慶沙坪壩區社會福利院的劉戈表示,由于沒有專業的護理知識,學雷鋒日來的志愿者,只能安排他們打掃清潔衛生、陪老人聊天、給老人表演節目等。以至鬧出笑話:一天內有三批志愿者要來打掃清潔衛生。
本來院里有專人保潔,無需再掃,但考慮到志愿者的熱情和積極性,院方專門吩咐清潔工,在志愿者來的前一天,停止清掃,“留點垃圾”。
據范后余介紹,今年雖然婉拒大部分“一日雷鋒”,但當日還是有4批中小學生,吵吵鬧鬧地來學了雷鋒。
范后余說,人家來了也不可能不讓進吧,學生們東走走西看看,形式基本一樣:送東西、參觀、聊天,“可他們和老人們聊天根本聊不到一塊。”沙坪壩區社會福利院的徐大爺就說,“平日常來更暖心!”
重慶市兒童福利院辦公室主任王亮告訴記者,前幾日,有多所學校要求學雷鋒日來看望孩子們,但都被婉拒了。“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們需要正常人一樣的生活環境,過度的關心或瞬間的接觸均不利于他們的成長。”
一名環衛工人在學生離開后這樣告訴記者,雖然學生們幫助他們勞動的行為讓他很感動,但是其實也“沒有必要”。“那么小的學生,一下子涌上來,工具不夠用不說,還要看著孩子,與其讓孩子們專門在這一天跑上街來,還不如讓學校多教育教育孩子,平時注意保持衛生更好。”是誰把我們變成“一日雷鋒”?
愛心恐懼癥:45年后“雷鋒”怎么學

漫畫/李曉宜
自1963年3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以來,45年已經過去,雷鋒精神已經深入一代代人的血液之中,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部分。但是,當社會結構多元、利益群體分散、道德相對滑坡的今天,人們該怎樣將“學雷鋒”繼續下去? [點擊詳細]
責編:林芳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