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正在步入社會主流,并開始承擔起社會的責任,表現(xiàn)在:
他們具有強烈的自信心。“中國是友好的,中國接受一切友好的祝福。中國也是強大的,中國不會畏懼一切不法分子或者干擾我國內(nèi)政的其他國家或者個人。”面對各種反華雜音和西方傲慢霸道的偏見,他們清楚明確地表明自己應有的態(tài)度,堅決地對此予以反擊。每一次“辱華”事件都變成凝聚國人自信心的強大力量,由此西方媒體驚呼,中國的“80后”正成為這種較量的戰(zhàn)斗主力。
他們具有深沉的愛國意識。出于一種抗議,有青年表達了抵制“洋貨”的情感訴求,但更多的“80后”清醒地提出“愛國需要理性,而行為的理性取決于思維的理性”。面對強國林立的世界,“80后”清楚地知道:“中國的強大,才是對反華勢力最有力的回擊。”
他們具有開放的寬容胸懷。“作為世界公認的大國,我們的心態(tài)理當更加開放、包容、理性、自信,以國家核心利益為重,激情加理性才是我們表達愛國熱情的正確態(tài)度。”他們以滿腔的熱情迎接奧運會的到來,網(wǎng)上的論壇隨處可見“80后”熱議如何當好東道主,如何展現(xiàn)我們的國家形象、民族美德和人文精神:“成功的奧運,離不開你我他!”“讓我們乘著奧林匹克的翅膀,飛向更高更快更強的人生目標!”
“80后”是多么可親可愛的一代人!然而,作為獨生子女的一代人,“80后”是曾經(jīng)的“小皇帝”。至今他們背負著沉重的來自社會的某些消極評價的包袱。有人用“享樂的一代”、“迷茫的一代”、“垮了的一代”來描述他們,有人用“新人類”、“新新人類”、“另類”來界定他們,也有人用“小資”、“憤青”、“啃老族”來形容他們。所以,當“80后”處在被眾多負面評價包圍的時候,眼前的現(xiàn)實突然向我們發(fā)問:究竟如何評價“80后”一代人?
毋須回避青年期的不成熟性,也不必否認伴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作為獨生子女的一代,其成長過程中諸多社會行為問題的存在。特別是后兩方面的客觀性,使得“80后”與以往任何時期的青年相比,有著極為鮮明的特點。如果對時代和社會的發(fā)展視而不見,或者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標準來認識他們,那么人們就很容易偏離“80后”身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那種積極向上的主流而得出種種負面的評價。這涉及評價的方法論問題,我們的學者應擔當起用科學的理論分析來引導社會輿論的責任。
![]() |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