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解放思想的應有路徑
http://www.caoliu14.com?2008-07-11 11:34? ?來源:南方日報
我來說兩句
其次,必須致力于公民意識與社會成員整體素質的提高。公民與臣民的最大區別在于,公民對于政府來說,是授權者,官員是人民的公仆,政府與官員的治權都是來自于人民的同意,因此,公民是獨立自主的主體。臣民則是臣服于統治者的子民。服從與統治就是臣民時代基本的政治文化性格,相對于統治者來說,臣民僅僅是消極接受治理的客體。自從我國人民政權建立以來,在法律上已經結束了專制主義統治,確立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但是,要使人民真正實現當家作主的地位,強化公民的主權意識,消除舊社會舊的政治文化遺留下來的臣民意識十分重要。這也是構筑社會普遍思想解放的根本基礎。
思想解放不是一種抽象的觀念,它首先必須表現為一種能力。要使解放思想真正成為一種社會常態,人們僅有解放思想的要求是遠遠不夠的,它要求社會成員普遍具有較高的素質,特別是要有開闊的視野和較強的思考能力。改革開放以來,知識就是力量的觀念深入人心,但由于工具理性至上的實利主義傾向的影響,社會在出現崇尚知識的同時冷落了思想。忽視了看似空靈“無用”,而實際上對于提高人們思考能力至關重要的諸多學科,如歷史、哲學以及社會發展理論的學習與研究。當前,應該提倡培植“愛智心性”,引導社會成員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去建構自身多元復合的知識結構。使思維具有足夠多元的信息參與。這是思想永不停滯的不竭源泉。
總之,我們不能滿足于一次次地自上而下的解放思想的推動,而應該努力追求使解放思想成為一種常態。并通過訴諸于政治經濟體制改革和提高社會成員的公民意識與思考力,培植起成熟社會應有的那種“自己發展”機制,為解放思想注入永不衰竭的動力。(徐俊忠/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現代化研究所所長、教授)
責編:陳瀟
![]() |
責任編輯: |
相關新聞
- 2008-07-01從改善民生的角度看解放思想
- 2008-07-01解放思想不能坐而論道、光說不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