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幾乎所有的人,都充滿激情地參與到奧運中來,想為奧運做些事情。”專門為英文標識糾錯的美國奧運志愿者杜大衛對記者說。
“這位美國朋友所說的中國人的‘激情’,當然包括我國憲法中規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中國政法大學憲法學副教授薛小健今天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從滲透進北京各個角落、義務巡邏的首都治安志愿者到高峰期擁堵的環線上騰出一條暢通的奧運專用線;從天安門廣場、地鐵等處自覺排隊接受安檢的人群到為公共場所標識義務糾正英文拼寫錯誤的外國語大學的學生。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老百姓為北京奧運會作出的偉大貢獻,而這一切的出處都鐫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之中———維護祖國安全、榮譽和利益。
百萬群防力量履行憲法義務
孫貴榮大媽,今年70歲,是北京市石景山區的一名治安志愿者。
每天早晨7點,她頭戴小紅帽,穿著白色、綠領的奧運T恤來到距老山自行車館500米遠的西長安街北側執勤。孫大媽說:“我每天工作4個小時,主要工作就是協助指揮交通、為行人指路,發現可疑人或可疑物及時向警方報告。”記者觀察,在幾個小時的執勤過程中,孫大媽始終全神貫注,嚴密地監控著自己負責的路段。用她自己的話講:這里離老山自行車奧運場館比較近,責任重大,多一份溜達溜達,就多一份安全防范。
據了解,奧運期間,北京有近百萬名首都治安巡防員和志愿者走上街頭。北京市東城區東華門街道綜治辦主任李今平說,在東華門地區3.5平方公里的地域上,除涉奧場所周邊由大學生和保安員特別看護外,其余社會面上的所有點位全部由志愿者和治安巡防隊、保安員輪流值守。我們在確定志愿者巡控的點位下了很大功夫,為了做到“無盲點”,對每個點都實地勘測了很多次,并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不斷調整,最終才確定了現在的159個點位。
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素質和意愿,治安志愿者的工作時間段各有不同,有全天的,有半天的,也有值晚班的。
北京的奧運安保可謂名副其實的人民戰爭,北京人與生俱來的使命感和參與感對了解中國近現代史的人來講,并不陌生。
薛小健告訴記者,北京奧運會是以國家的一個城市的名義申辦的,所以開得成功與否涉及國家的榮譽、利益和形象,而國家的榮譽和利益就是每個公民的榮譽和利益,兩者是高度統一的,這一點在我國憲法第54條中有明確的規定。薛小健告訴記者,“國家的利益是多方位和多層次的,如政治利益、經濟利益和國家形象,首都治安志愿者在踴躍報名、參與保衛奧運安全的過程中,都在不知不覺中,履行了我國憲法賦予每個公民的義務,他們以協助、配合、勸解、說服的方式,與國家的奧運安保機制同呼吸共命運,譜寫了中國公民的精神贊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