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冠軍或每一塊獎牌的產生,每一場扣人心弦的比賽,都給了全世界觀眾一個集體歡呼的理由。整個奧運,成了全球最奢侈的狂歡。”這是中國學者于丹看奧運的觀感。
而今夜,為世界奉獻了如許精彩的運動健兒們,終于可以一身清爽享受屬于自己的狂歡。全世界最優秀的體育精英們,似乎都成了“過大節的孩子”。身穿五顏六色的衣裝,揮動手里的小旗,對著攝像鏡頭做“鬼臉”,送飛吻。一位紅色隊服的運動員,甚至真的像孩子似的坐在隊友的肩上,“高高在上”地揮舞雙臂。
他們的笑臉,讓今夜的鳥巢顯得“美麗無比,浪漫無邊。”
他們在“我參與、我奉獻”中感受快樂,人們從他們的行動和快樂中感悟奧林匹克精神的弘揚。對奧運背后默默無聞的志愿者的禮贊,讓今天的歡樂閃爍人性的光芒
22歲的羌族姑娘李菊站在9萬人圍繞的頒獎臺上,手里捧著國際奧委會委員獻上的鮮花,心中百感交集。
“沒有你們,就沒有奧運會的成功。”這是奧運會歷史上第一次為感謝做出巨大貢獻的志愿者而專門舉行的獻花儀式。和其他11位志愿者一起,李菊成為170萬奧運志愿者的代表之一,她感到“萬分榮幸”,更為所有同伴而無比自豪。
李菊是北京師范大學大三的學生,而她的家鄉就在汶川大地震中損毀最為慘烈的北川縣城。她的家,被埋在傾倒的山體下,媽媽、外公、舅舅、伯伯……16位家人頓時與她陰陽兩隔。
“這是我從沒經歷過的劫難,也是我人生最痛心的一段日子。”這位堅強而勇敢的女孩兒,在如此境遇下,卻決不愿放棄奧運志愿者的職責。從7月20日開始至今,她在貴賓樓飯店擔任交通服務志愿者,為奧運大家庭貴賓們的出行提供幫助和服務。李菊說,她為了做一名奧運志愿者已經準備了3年。“能親身經歷、并盡自己所能參與和服務奧運,是一件最美好的事情。”“我知道,這也是離我而去的親人們的愿望。”
李菊和眾多志愿者,用自己的奉獻精神,用微笑,用細致的服務,贏得了來自全世界的交口稱贊,也成為北京奧運會最美麗的一道風景。
和他們一樣,在不同崗位上為奧運會兢兢業業、埋頭苦干的建設者、服務者、管理者等無計其數。他們讓全世界感受到“中國人民參與奧運的熱情超乎想像”,而奧運精神依托他們在中國得以更深入的彰顯和弘揚。
就在今夜,就在鳥巢內外,每一個需要的地方都可以見到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他們中的大部分從沒有機會走進奧運場館觀看比賽,但他們用自己的手和自己的心,托舉起北京奧運的歡樂今宵。
8月24日,第29屆夏季奧運會在北京閉幕。這是閉幕式上的表演。新華社記者楊磊攝

8月24日,第29屆夏季奧運會在北京閉幕。這是演員在閉幕式上表演。新華社記者楊磊攝
17天的同場競技,17天的友好相聚,17天的交流交融,北京奧運以極大的魅力感染了所有參與者和八方賓客。惜別時分,全場的狂歡中流淌著真摯的祝福和希望。
鳥巢中央,一架舷梯靜靜地等待。舷梯上3位即將踏上歸程的運動員遙望著鳥巢頂部熊熊燃燒的奧運火炬。他們中的一位,慢慢打開手中一幅“中國畫卷”。北京奧運的一個個精彩瞬間,一幅幅精美畫面閃現在鳥巢高高的碗邊。
“振奮、完美、富有歷史意義”,英國奧委會主席科林·莫尼翰用這樣三個字眼談及他對北京奧運的印象。
而國際奧委會執行主任吉爾伯特·費利曾連續用5個“滿意”,對開幕式、奧運村、場館、交通、志愿者的表現贊不絕口。
北京,用滿腔熱情兌現了鄭重承諾,奉獻了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口號,深刻詮釋了奧林匹克精神,推動世界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合作,和諧發展。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們相聚北京,加深了了解,增進了友誼,實踐了“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留下了巨大而豐富的文化和體育遺產。
“這是一屆真正的無與倫比的奧運會!”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在今晚閉幕式致辭中,用了他認為更貼切的“新詞”來如此頌揚北京奧運會。
舷梯上的運動員手里,“中國畫卷”慢慢合上,高高矗立鳥巢上空的北京奧運主火炬火焰,在現場9萬人的注目下緩緩熄滅。
“我們的笑容,燦爛綻放,我們的依戀,溢出心房。今晚我們相聚在五環旗下,北京挽留著五大洲的目光。”深情的歌聲,在全場回蕩,惜別之情,緩緩流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