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獲評省歷史文化名鎮稱號后,永泰縣嵩口鎮于近日再次獲評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3日,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授牌儀式在北京舉行。
據介紹,自2003年以來,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共有251個。嵩口鎮是我市首個獲此殊榮的古鎮。我省獲此稱號的還有上杭古田鎮、邵武和平鎮。
嵩口鎮黨委書記張培奮說,嵩口鎮早在新時器時代就有古越先民活動。元至正年間設漈門巡檢署,明初治所移到嵩口,俗稱“嵩口司”,當地至今流傳“嵩口司鐵印直行”的傳說。民國5年,這里成立了全省首家鄉級商會;民國15年自行發行紙幣,設稅卡和鴉片專賣局;民國27年設鎮。嵩口早在南宋時就發展成小集市,元明時商業繁榮,并形成農歷每月初一、十五的趕墟習俗,成為遠近聞名的客流、貨流、物流集散地。
張培奮介紹,嵩口鎮此次能成功獲評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源于其鎮區仍保留相對完整的明清建筑群(本報今年4月10日曾作詳細報道)。僅在嵩口鎮區,60多座明清時期古民居仍保存完好。而在嵩口各村,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達百座以上。古建筑專家和文物專家稱贊嵩口古民居“品種之多,數量之眾,保存之好,藝術之高,堪稱奇跡”。
據悉,獲評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后,嵩口鎮將出臺專門的古民居管理辦法,配合文物等有關部門,對古民居進行更好的保護。 (記者 祝勇 文/攝 通訊員 張衛忠)
責編:林芳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