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國文化走過了不平凡的一年,輝煌的呈現,卓有成效的制度建設,以及開放的探索、積極的思考帶來的喜悅與感動,將穿越時光的隧道,灼灼其華。
中國奧運點亮世界
[事件回放]
2008年8月8日,舉世矚目的北京第二十九屆奧運會在中國國家體育場拉開帷幕。晚8時整,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奧林匹克運動與具有5000多年傳承的燦爛中華文化交相輝映,共同譜寫了人類文明氣勢恢宏的新篇章。全世界共有204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團參加了本屆奧運會,約40億觀眾同時觀看了開幕式。
[記者點評]
從鏗鏘的缶聲,到悠揚的管弦;從氤氳的水墨,到翻飛的巨槳;從太古遺音,到四大發明;從水墨丹青,到盛世樂章;從春寒料峭的清明上河圖,到徐徐鋪陳的中國長卷……2008年,時間之劍劈開地域的枷鎖。
光陰荏苒中,一個全世界矚目的偉大時刻正在到來。
60年前,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曾憧憬,如果可以停留在歷史上任何時候的任何地方,那么他會選擇停留在一千年前中國唐朝的絲綢之路,“因為在那個歷史點,所有的文化、宗教和種族的人民融合交匯,和平共處。”
2008年,他的憧憬成為現實。整個世界都讀懂了曾被誤讀為“最深奧、最晦澀、最難學”的“中國語言”——通過北京奧運,中國正在同世界建立新的和諧;通過北京奧運,中國正在以最大的努力,建設一條現代“絲綢之路”。
當2008張笑臉在天空中閃爍,當全世界為這目眩神迷的一刻感動,濃墨重彩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已成為世界文明史中的重要符號。
這一刻,中國點亮世界。
法定假日 眷顧傳統
[事件回放]
《國務院關于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新辦法取消了“五一”黃金周,將國家法定節假日總天數由10天增加到11天,同時首次將除夕、清明、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列為節假日。
[記者點評]
國門開啟之初,中國人曾以前所未有的好奇與熱情學習和借鑒西方現代文明。撲面而來的新鮮事物開拓了人們的眼界,也對含蓄、內斂的古老文化形成強烈的沖擊。當端午節成全了粽子、中秋節成全了月餅之后,人們開始反思,除了吃,我們的傳統節日還剩下些什么?
重要傳統節日成為法定假日,對一個國家來說,體現了國家與民眾在節假日體系中的協調與統一;對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來說,則意味著尊重與珍視。傳統節日回歸帶來的,不僅是短短數日的假期,更是對民族歷史與文化心理的眷顧。當民族文化的傳承在全球化的沖擊下付出沉重代價,對傳統節日的重視,成為民族文化自覺的一個著力點。
然而在全球化、現代化的時代,假日的“法定”并不等于傳統文化的枝繁葉茂。如何充分挖掘蘊涵在傳統節日中的豐富文化資源,讓人們在泱泱五千年文明中找到切實的文化歸屬感,才是傳統節日假日化的本意和旨歸,也是歡呼之后應該深思的命題。
![]() |
責任編輯: |
- 2008-12-25中國2008年度文化人物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