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整的石階從洞穴口一直通往洞內
謎團:古采石場緣何被廢棄?
“這很可能是由于洞穴采得太深(超過40米),最后打通了西樵山內的泉眼,泉水最后溢滿了洞穴覆蓋了這個巨大的古代采石場。”
西樵山的采石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早期,魏峻告訴記者,考古工作者曾在西樵山上發現多處新石器時期的采石基地。
“西樵山其實是新石器時期南方一個大規模的采石場和石器制造基地。1958年發現的西樵山文化遺址主要分布在西樵山東南坡和中部,是我國新石器時代三大石器制造場遺址之一。經中山大學、廣東省博物館等單位多次發掘,出土遺物非常豐富,有加工石器用的工具石砧、石錘、琢錘,石器生產工具石球砍砸器、刮削器、石斧、石錛、石鏟等。”考古專家告訴記者。
這次發現的石燕巖水下古代采石遺址,至少在宋代就已開始使用,為何這么大的采石場最終被廢棄?張松分析說,很可能是由于洞穴采得太深(超過40米),最后打通了西樵山內的泉眼,泉水最后溢滿了洞穴覆蓋了這個巨大的古代采石場。“這也是石燕巖水下采石遺址的價值所在,因為大部分在陸地的采石場都被后人生活、生產痕跡破壞了,但在西樵山石燕巖的水底,古人生產和生活的未解之謎被封存了下來。”
目前,水下古代采石遺址的洞底被一層厚厚的淤泥覆蓋,考古專家推斷,淤泥之下很可能隱藏著更大的秘密,如埋藏著古代工匠遺留的采石工具、甚至古人攜帶到洞中使用的一些生活器皿等都可能在隨后的發掘中呈現在世人眼前。
張松說,由于該水下遺址結構復雜,深入調查工作尚需更多資金與設備,更多的秘密有待考古人員深入發掘后才能揭開。

水底保留的古代工匠工作時用的銅燈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