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首顆專項探測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并針對這種溫室氣體全面繪制分布圖的衛星24日因發射失敗而墜入南極附近海域。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說,發射“在軌碳觀測器”(OCO)、即“嗅碳”衛星的準備期長達8年,衛星墜毀令相關人員陷入沮喪。
“極度失望”
美聯社報道,這是美國航空航天局自2001年9月以來首次遭遇重大發射任務失敗。整個衛星項目耗資2.8億美元。
航天局發射主管查克·多瓦爾形容這次失敗令“科學界極度失望”。
多瓦爾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整個團隊十分沮喪,因為我們努力工作了一年又一年,大家都期待發射成功……可問題是,即使你竭盡全力,仍會遭遇失敗,這的確是件難事。”
弗吉尼亞州軌道科學公司(Orbital Sciences Corporation)是“嗅碳”衛星和“金牛座”XL型運載火箭制造商。公司“嗅碳”項目經理約翰·布倫施維勒說:“團隊上下都很失望,對結果感到十分痛心。”
但航天局科學部門負責人埃德·魏勒說:“無疑,我們研究地球科學的決心不會因此動搖。”
依照美國《紐約時報》的說法,“金牛座”XL火箭的第三級點火后7秒,火箭前端的整流罩與箭體分離失敗,致使位于整流罩之下的衛星無法釋放進入太空。
航天局發射主管多瓦爾說,將盡快成立調查委員會,確定發射失敗的“可能原因”。
法新社報道,這是航天局首次為發射衛星而使用“金牛座”火箭。“嗅碳”項目經理布倫施維勒說,1994年至2004年,7枚“金牛座”火箭中6枚發射成功,以往發射過程中整流罩從未出現問題。
雪上加霜
據航天局官方網站介紹,科學家原本期待利用“嗅碳”衛星搜集數據,幫助解答一系列問題,包括二氧化碳排放源在哪里?排放量的地區分布如何?大氣中消失的二氧化碳主要由陸地還是海洋吸收?哪塊大陸吸收二氧化碳最多?
“嗅碳”衛星因而得名。它的發射失敗使飽受美國科學界批評的航天局地球觀測努力又蒙上一層陰影。
美國國家科學院2007年警告說,航天局的地球研究項目已“陷入險境”,研究項目越來越少,相關衛星逐漸老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