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獲悉,中心與廈大生命科學學院共同發明的一項常見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檢測方法,已于近日通過科技成果鑒定。
新方法不僅1次可同時檢驗10種致病菌,而且和傳統的細菌學方法相比,它將檢測時間從幾天縮短到了幾小時。
據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這種新方法叫做“多色熒光標記的雙鏈探針編碼技術”,可以檢測包括嘔吐物、糞便、剩余食物等多種標本類型的食源性致病菌。
按照以往的檢測方法,每種探針都是用單色標記的,要檢測10種致病菌,就必須分別在10個反應管內多次檢測,而新方法采用的是多色標記,在1個反應管內可一次完成10種致病菌的檢測。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照傳統的細菌學方法,檢測之前都必須進行細菌培養,出結果至少需要3天時間,而采用這種新方法,最快的只要3個小時就能出結果。另外,這種檢測方法的反應靈敏度比傳統的方法高出100倍以上,只要10-100個細菌即可檢出。
該技術可以應用在口岸部門檢疫食品、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快速處置、常規性食品傳染物監測和臨床上細菌性腹瀉病例的實驗室診斷等多方面。(記者 陳洋欽)
責編:趙舒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