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3元”,海南省文昌市玉山村余亞英老人的“雷人養老金”近日引來普遍關注。在《國務院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下達之際,這一消息也給了我們檢視從“老農保”到“新農保”發展歷程的視角。
盡管有些“雷人”,但余亞英老人的養老金也有其歷史背景。上個世紀90年代初,民政部經過調查研究和社會實驗,經國務院批準,開始著手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這就是所謂“老農保”。由于當時國家財政只有4000多億元,所以,“老農?!碑敃r采取的是由鄉、村集體經濟和農民個人及家庭雙方共同籌資的方式。隨著時代發展,情況發生變化,于是,1998年國務院指示暫停施行。
在“老農保”全國叫停后,海南省文昌市農保局卻能夠一直堅持下來。遺憾的是,余亞英老人“每月3元”的“雷人養老金”卻模糊了他們的形象。記者的調查為我們揭開了事實真相:每月領取3元,這在表面雖然看來錢很少很“雷”,卻是與余亞英老人參保時繳費金額直接相關——余亞英1998年一次性繳費200元,2009年1月達到領取年齡,10年間本利相加大約360元,以此除以120個月,每月領取3元。
因此,“每月3元”養老金這一事實,正從一個側面說明“新農?!蓖菩械默F實意義。它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歷史視角”——從我們在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方面的探索,看新老農保制度設計的背后,國家理念的變化,“以人為本”意識的生長。
而當初設計“老農?!睍r,就有這樣一個設想,對于比較困難的農民也要鼓勵他們參保,不怕交得少,主要是培養其社保意識。一旦這項制度突破“資金瓶頸”,農保制度就會很快得到推廣。文昌縣“3元養老金”的現實意義也在于此。
與“老農?!钡睦U費基數低、集體補貼少相比,“新農?!钡囊粋€最大特點就是強化了“國家責任”,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相結合,是三個籌資渠道。特別是中央財政對地方進行補助,直接補貼到農民的頭上。因為有了政府補助,而且財政投入的規模還相當大,現在的“新農?!迸c昔日的“老農保”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在老齡化社會向我們走來時,“養老”日益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對于農村老人而言,由于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進城,以及市場化條件下土地保障弱化,“養老”的問題尤為迫切。告別“3元養老金”,從“老農保”走向“新農保”,它不僅促使農村從“養兒防老”向“社會養老”轉變,也將解除進城務工農民的后顧之憂,這將對城鄉二元的消弭、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在這個意義上,“新農?!奔捌渲贫壤砟睿冗B接著過去,更關乎未來。(唐鈞)
責編:蔡意
![]() |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