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孝老愛親模范朱邦月
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
——一個殘疾人照顧三個重度殘疾人的事跡
朱邦月,男,73歲,邵武煤礦退休工人。一個年逾古稀的殘疾人,曾經身強力壯,如今年老體弱,但他仍善良的心、耐心的呵護和常人無法想象、無法堅持的毅力,照顧著被人們稱作“活受罪”的三個重度殘疾人,他以博大的胸懷和無私的愛,支撐起一個不平常的“家”。
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老朱妻兒三人患的是目前科學無法診治的家族性遺傳怪病--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癥,渾身無力。肌骨萎縮老大病情最重,整天躺在床上,一動就痛,連側個身都無法。老二還能坐,妻子則要用皮帶把雙腳捆綁在凳子上才能坐著。現在三人,臉都變型,頭發脫落,四肢扭曲,無法行走,生活無法自理,說話吃力變音。
而他自己也是一個殘疾人!拄著拐,坡著腿,一使勁,裝假肢時,左腿落下的神經記憶癥就鉆心的痛。但是,再痛再煩,他都忍著,他不會在妻兒面前顯露,怕影響他們一天的情緒。
早上6點多起床,一天忙下來已是星光滿天。每天將三個重度殘疾人扶著、拉著、拖著、抱著,為64歲的妻子,45歲的大兒、42歲的二兒穿衣、買菜、做飯,甚至抱他們上廁所,或為他們擦身或洗澡,這些常人再簡單不過的動作,而對于今年73歲的朱邦月來說,卻是件艱難的活。起早貪黑,日復一日,平凡的人重復著不平常的事,但他始終堅持,他必須為他們而活著,因為,他是一家人生命的燭光,點燃著一個家庭的希望。
從他進入這個在風雨中難以支撐的家庭起,他的生命就不再是他一個人的。在妻兒眼里,老朱仍是當年那強壯的礦工。只是,有時看到老朱有心無力而無奈的大吼幾聲時,他們眼眶便泛紅。老朱的這個家很特殊,兩個孩子竟不是他的親骨肉。五十年前,21歲的朱邦月與妻子朱玲妹結婚時,朱玲妹剛喪夫不久,帶著一個剛出身2個月的“遺腹子”和3歲的小孩與朱邦月組成一個新家。為了讓妻子看見他的真心,他決意不再要她生育,以盡心照顧她們母子一輩子。那時。妻子三人的病還沒有發作,只是身體都不好,為了給母子三人多添營養,在那物質匱乏的困難年代,他把河邊的荒地開墾出來種菜,把門口的空地搭個窩棚養雞喂鴨;用節省下來的布票、糧票去換農民家里的豬肉、雞蛋……一家人相親相愛度過那些困難的歲月。正當孩子們一天天大了,1983年,妻子卻病發躺下。從此家庭的重擔落在老朱肩上。而無論家里事情再多,老朱年年仍是礦里的先進工作者。1986年5月的一天,朱邦月上班時,被一輛卡車撞倒,造成左脛骨粉碎性骨折伴軟組織挫傷,老朱拄起拐杖,病退了。1993年起,正壯年的大兒子肌力也逐漸萎縮,喪失了自理能力。1998年,小兒子也肌無力,母子三人的日常生活就全靠老朱打理。一家四口,就這樣靠老朱一條健康的腿支撐著。一家四口全部殘疾、三人患不治之癥,在這樣的家庭里,對生活失去信心的事時有發生。但在老朱愛護下,大家都堅強而樂觀地活著,從不談將來,不談病情這個“禁區”。全國殘聯主席張海迪被這個不幸而堅強的家庭所感動,不時打來電話關心和鼓勵。2006年開始,老朱先后榮獲全國煤炭系統“兗礦杯百名感動中國的礦工”,山東電視臺“八喜杯感天動地父母情十大真情人物”獎;中央電視臺聯合舉辦的“融僑杯感動福建十大人物”獎;福建煤炭集團公司“感動福煤十大員工”榮譽;2006年評為“感動福建十大人物”、2007年被評為南平市道德模范、2008年被評為首屆“感動閩北十大人物”榮譽。
![]() |
責任編輯: 徐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