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福建日報12月7日訊(本網記者 陳建平 孫衛鋒)列車在平原上呼嘯飛馳,邊防退伍老兵呂洋用力提起車窗,一股濕冷的霧氣打在他的臉上,發梢和眉頭很快凝上露珠。11月下旬,呂洋正式脫下警服告別軍營,踏向返鄉創業的人生新征程。雖然整整一夜沒合眼,他依然保持在部隊時的精氣神,滿腦子都在盤算如何幫助鄉親脫貧致富。和呂洋有著同樣返鄉創業激情的,還有來自安徽、河南、江西等內陸省份的53名邊防老兵。
沿海漁村的編外“村官”
莆田市是“海上和平女神”媽祖的故鄉,沿海96個鄉村位于興化灣、平海灣和湄洲灣畔,當地群眾主要以近海養殖、海外勞務等為經濟來源。自2007年以來,莆田市邊防支隊找準邊防工作與駐地經濟發展的結合點,要求基層各邊防派出所與駐地各村結成幫扶對子,推行軍官任“村官”和村官任“軍官”雙向任職模式,共建愛民固邊模范村。3年來,通過雙方努力,一批“由窮到富”、“由亂到治”的新農村遠近聞名。
張躍華離隊前是石城邊防所的一名戰士,這個所位于莆田埭頭半島突出部的石城村,曾是一個地少人稠出了名的窮漁村。圍繞濱海漁港新村的定位,石城邊防所黨支部與石城村黨支部結成共建對子,派出張躍華等一批官兵以綜治副書記的身份,指導村兩委大做海文章,發展近海養殖、海洋運輸和海外勞務等產業,邊防所則以“千里護漁”、“千里辦證”和“千里會親”服務作為漁村發展的原動力。3年來,這個村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陸續獲得“全國文明村”、“全國綠色小康村”等殊榮,村民人均年純收入突破萬元。
據了解,這個支隊3年來共向駐地派出152名官兵,圍繞提升村級組織活力、破解增收難題等幫扶重點,直接參與到愛民固邊模范村建設。同時,還發揮部隊優勢,適時開展電影巡映、圖書下鄉和文藝聯歡等活動,豐富了沿海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返鄉老兵:返鄉創業更有為
兩份聘書先后擺在河北籍退伍老兵李晗的面前:一份是某房地產公司月薪4000元營銷總監的職位,一份是沒有工資可言僅是編外“村官”的名分,是走還是留,李晗當即作出了抉擇返鄉創業,做編外“村官”。
“雖然家鄉經濟發展滯后,創業基礎還很薄弱,但是有這幾年在軍營中的歷練,特別是參與駐地新農村建設,感覺創業的底氣很足。我堅信,家鄉一定會越變越好,個人創業的路子也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順!”李晗說。
![]() |
責任編輯: 陶武 |
- 2009-12-03莆田市推進工藝美術產業發展 打造品牌拓展市場
- 2009-12-02莆田市新農合在全省首家實現跨縣區“即時補償”
- 2009-12-02仙游縣連續四年開展農村衛生整治成效顯著
- 2009-12-01海西高速公路網 莆永線莆田段開工
- 2009-12-02全省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工作聯席會議在莆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