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你死我活”
洋節風生水起,頻頻“威脅”到春節、中秋、端午等傳統節日,如春節就受到圣誕節和情人節的“前后夾擊”。西方節日大舉“入侵”,80后、90后為何喜愛洋節勝過傳統節日?萬建中如此解釋:一方面是經濟全球化,中國人的觀念越來越開放。另一方面則是商家制造“噱頭”,大力炒作,把過洋節奉為時尚,一折騰,節日就盛行起來。
與會的山東大學民俗學研究所劉德龍研究員表示,洋節的來臨迎合了很多現代人的生活需求。如今生活水平提高,工作節奏加快,人們特別希望能在過節時放松平常繃得太緊的神經、宣泄壓抑太久的情緒。洋節恰好在某種程度上迎合了人們的這種需求,也因此越來越受到人們,尤其是年輕人的青睞。
“中國年輕人過洋節只是一種形式,與過傳統節日的心理狀態完全不一樣,不可能產生像過春節一樣的情結?!眲⒖⒄f,“如今,中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正與日俱增。在世界各地,除了海外華人外,就連許多外國人不是也和我們一起過春節嗎?”
“西方人過圣誕節時一定會待在家里,中國的年輕人則不會,洋節對他們沒有儀式性的意義,實際上,中國人過洋節只是一種形式?!眲⒖⒄f,外國人過春節,也只是圖個熱鬧,過春節的核心本質,以及精神層面的東西他們很難弄懂。所以,傳統節日和洋節不必掐個“你死我活”。
何不“和平共處”
近年來,國家對傳統節日越來越重視,并將清明、端午、中秋列為法定節假日,以喚醒公眾對傳統節日的認識。采訪中,一些專家表示,中國傳統節日有它鮮明的內涵和文化底蘊,而洋節也有其獨特的魅力,不論是傳統節日還是外來洋節,都能滿足人們心靈上的愉悅,刺激消費,拉動內需,對節日經濟蛋糕的做大可謂好處多多。因此,我們在大力提倡傳統節日的同時也不妨對洋節更加寬容一點,并引導它合理發展。
劉魁立認為,“洋節將對我國傳統節日形成沖擊”的觀點是一種誤解,擔心洋節導致傳統節日氛圍越來越淡也完全沒有必要?!皞鹘y節日怎么過,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有不同的方式。不是過去的才是最好的,每一個時代都有最好的方式,如現在發短信拜年、網上祭祀等都是新的民俗?!?/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