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不僅成為個人交流的平臺,而且也吸引了許多企業和單位機構紛紛嘗“鮮”,紛紛在新浪微博上“安家”。更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省政府新聞辦開設了中國第一家政府微博客“微博云南”,第一時間公布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
是什么激發了全民熱情?
曾一度隨心所欲的微博因為“太瑣碎”“口水信息太多”而被一部分人批評。然而,微博逐漸走紅的熱度依然不減,究竟是什么激發了這樣一股全民“織圍脖”的熱情呢?
專家認為,微博的出現其實是互聯網時代網絡更深入人心的一種表現。每個人都有表達、溝通的欲望,而140個字的限制給予了作家和農民不分高下的發言權,從而推進了草根文化的發展。
上海得勤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電子商務法律專家商建剛分析道,微博最大的特點就是及時動態的信息發布功能。一方面,從發布的模式而言,“它是一種‘Following和Be followed(關注和被關注)’業務形式,可以做到信息及時發布,多點到達,從而形成強大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它多樣化的發布渠道也是吸引網民參與的一個重要因素,“尤其是可以利用手機進行發布,真正地做到了隨時隨地發布。”
一項調查顯示,近七成的受訪者關注微博,其中每四名受訪者中已經有一人在使用。而微博火熱的原因,超過七成的受訪者首選“表述簡單,符合年輕人習慣”,其次是“方便,隨時記錄”“實現了即時交流”“信息廣泛,各取所需”“內容原創性高”等。
此外,與被喻為“化妝后的表演”的傳統博客寫作相比,微博的簡潔、便攜使用頗具優勢。使用者不必拘泥于標題擬定、敘述邏輯等“繁文縟節”,只需用一個或幾個短句將心中最想說的話寫下即可,140個字符的簡短形式深受網民喜愛。
而且,與傳統的即時聊天工具如MSN、QQ等相比,微博突破了“一對一”的信息傳遞方式,轉向“一對多”的傳播,“這樣,一個信息發布點就可以成為一個廣闊的新聞中心。如果某位用戶擁有一萬個關注者,他們發布的信息就可以瞬間被一萬個人知道,如果這些人再進行傳播,那么信息的覆蓋面就相當驚人。”商建剛說,“所以,微博其實是形成了一種速度極快、范圍極廣、能定向傳遞的信息傳播方式。”
![]() |
責任編輯: 趙舒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