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抓小偷犧牲英雄是“偽理性”
http://www.caoliu14.com?2010-01-06 10:47? ?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2009年的最后一天,浙江工業大學學生楊濟源因為抓捕小偷,在與歹徒搏斗的過程中,被一名歹徒用隨身攜帶的刀子捅中,不幸犧牲。
我注意到,一些媒體及輿論在對楊濟源見義勇為行為給予高度評價的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反思,如抓小偷畢竟是一種執法行為,理應由警方去完成,普通公民既沒有執法權,更沒有受過專業訓練,楊的不幸正是源于其超越了司法的界線。
抓小偷的確是警方的職責,不夠專業的大學生主動去抓小偷,易受傷甚至有生命危險。不過,質疑反思楊濟源抓小偷是干了不該干的事,這種心理更可怕。因為這種所謂的理性的背后,骨子里恰恰折射出的是一種社會治安于己無關的冷漠心態。
道理很簡單,假如所有的正義都等待專業的警方去維系,面對犯罪行為,所有的公眾都以自己不夠專業,沒有義務為由作壁上觀,犯罪分子們恐怕倒要首先偷著樂了,社會治安也必定將因為人們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而不斷惡化。某種程度上,一些犯罪分子之所以敢于如此瘋狂地使用兇器,恐怕正因為社會上有太多人習慣于圍觀。
“生命誠可貴”,當大學生因為見義勇為而命喪歹徒刀下時,面對年輕生命的逝去,的確令人唏噓。假如大學生不那么血氣方剛,不去和小偷較真搏斗,他的生命完全有望得到保全。但我們更要捫心自問,當犯罪行為發生時正義的人都在哪里?
我們社會需要英雄血氣,這種英雄之舉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假如面對犯罪行為,人們都能像楊濟源那樣挺身而出,少些理性的怯弱與退縮,我們的社會秩序會更好,個人所付出的代價也會降到最低,年輕大學生的生命也不會如此悲劇凋謝。
面對見義勇為犧牲的大學生,請收起您的理性,更切勿用內心之“小”去度量英勇正義之“大”。(吳江)
![]() |
責任編輯: 趙舒文 |
相關新聞
- 2009-08-28陽臺山社區工作人員見義勇為抓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