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藝術都為人們提供審美鑒賞的魅力。文學作為語言的藝術也不例外。開風氣之先,言前人所未言,寫前人所未寫,在文學史上具有開拓意義的作品,如果藝術形象生動真實,特別是創造了成功的典型形象,在表現形式方面又有獨特的美的創造,包括語言的美的選擇和加工,這在喚起讀者的美感方面都起著異常重要的作用。真實的藝術形象,尤其是典型藝術形象的塑造,無疑是許多作品所以位列經典的重要原因。如果《三國演義》只是反映了特定時代的矛盾和沖突,而沒有諸葛亮、關羽、曹操、周瑜等生動、鮮明而深刻的藝術典型的創造,它要成為經典恐怕很難。這樣的藝術形象的創造不但要通過引人入勝的系列情節的描寫,還要通過許多生動的細節的真實刻畫,才能達到。而所有的描寫又離不開語言的表現。不同的作品雖然語言風格各異,但以豐富的詞匯和多樣的句式,來鮮明、生動地表達各具性格的人物形象的思想、情感與行為,使之凸現于讀者面前,卻是語言藝術所共同要求的。精妙的語言,一字之差,境界往往大為不同。所以,選詞煉句,歷來為文學大師所重視。他們總是追求簡潔、靈動、傳神,追求意在言外,追求語言的最大表現張力。《三國演義》的語言就受到許多評家的嘉許。一篇《隆中對》就把青年政治家諸葛亮的高曠心境和雄才大略渲染得淋漓盡致。唐代詩人賈島為詩曾有“僧推月下門”還是“僧敲月下門”的選擇,以故,“推敲”成為典故式的佳話。同樣寫愁,李清照就是寫得好。她那首《聲聲慢》,堪稱寫愁緒的千古絕唱。那些富有表現力的詞句,非常具獨創性,真是虧她想得出。王國維《人間詞話》評宋詞“紅杏枝頭春意鬧”,說:“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也說明在文學創作中,重視形式創造和錘字煉句的重要。當然,一部作品,如果既有生動真實的形象和完美的藝術形式的獨特創造,又有深厚的內涵,那就更好,它會成為跨越世代的人們普遍喜愛的經典的可能性就更高!
依我看,經典的文學作品還在于作家總有一種對人類美好未來的堅定信心和公平正義的崇高理想,具有對弱勢群體的深切憐憫之情。因而,經典作品不但因深刻地反映了時代的矛盾與沖突和創造了真實的形象、完美的藝術形式而具有歷史的認識意義和審美的魅力,還因為作家的那種崇高的理想和情感,使自己筆下的藝術形象體系,蘊涵一種沖擊讀者心靈的思想力量,使讀者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精神的陶冶,也變得崇高起來,內心更加善良和優美。這樣的作品產生一種不僅表現民族靈魂,也鑄造民族靈魂的偉大作用。我們讀屈原的《離騷》,會為詩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偉大情懷所激動!我們讀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也深為他那“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詩句所感染!我們讀列夫·托爾斯泰的《復活》不僅會對瑪絲洛娃的悲慘命運產生深切的同情,對聶赫留朵夫的真誠懺悔也會產生深切的理解,內心深處正為作家人道主義的思想之光所照耀而對人類美好的未來產生憧憬!
![]() |
責任編輯: 趙舒文 |
- 2010-01-18“淺閱讀”與低智廣告
- 2010-01-18誰為青少年的閱讀負責?
- 2009-12-28潘凱雄稱手機閱讀難以取代傳統出版
- 2009-12-23新羅溪南小學從課外閱讀著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 2009-12-23出版人、媒體人、讀書人:2009閱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