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宴不守時、司儀喧賓奪主 婚慶為何陋習多多
http://www.caoliu14.com?2010-02-02 09:29? ?來源:東南早報
我來說兩句
分析
花錢又費力
究竟為哪般
受傳統思想影響
閩南俗語“喜事不要去插頭陣,白事要主動幫忙”。當碰到好事,總得主人三請五請才到。早期的婚宴一般在家舉行,宴席分成幾場,客人如果遲到了,趕不上第一場,還有第二場。這也導致人們逐漸養成習慣,認為隨時去都行。還有,現在的思想依舊認為好事遲到,沒有太大的關系,如果早去了,反而是嘴饞的表現。
泉州師院人文學院副院長陳桂炳教授認為,婚宴晚點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們都心照不宣地遵循著“婚宴真正開始的時間=請柬上所寫的開始時間+2小時(左右)”,按這個慣例行事,人們就不再嚴格遵照請柬上所寫的時間。
“打腫臉充胖子”
華僑大學陳少牧教授認為,對于婚禮講氣派、高彩禮厚嫁妝,不應該孤立地分析這一現象的影響。大多數人是無法承受高嫁妝的重負的。“打腫臉充胖子”,往往會債臺高筑,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影響到家庭生活質量。有些人甚至為此不惜干出偷雞摸狗之事,影響到精神文明建設。
婚姻大事馬虎不得
泉州人常說人生三次喜:結婚喜、生子喜、生孫喜。陳桂炳教授介紹說,婚姻既是個人合法進入社會再生產程序的重要儀式,又是人們縱橫交錯的社會網絡的連接點,因此歷來都受個人、家庭和社會的高度重視,不同家庭背景、不同身份的人,在籌辦婚宴時,都會有不同的考慮。雖然有關部門對黨員干部操辦婚事,有相應的規定和要求,但對于一般民眾而言,怎么操辦婚事,則純屬個人的消費行為。
注:該言論僅代表網友觀點,未經本網調查、核實。 |
![]() |
責任編輯: 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