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優(yōu)秀儒家文化推進新時期道德建設
http://www.caoliu14.com?2010-02-20 09:54? ?來源:光明日報
我來說兩句
繼承傳統(tǒng)儒家文化中的愛國主義精神,有利于凝聚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幾千年來,它以持久強大的感染力、動員力,激發(fā)和凝聚起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為挽救民族危亡、促進國家發(fā)展而共同奮斗。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發(fā)展進步、生生不息的強大精神支柱,同樣是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強大精神動力。
繼承傳統(tǒng)儒家文化中的自強不息精神,有利于鼓舞人們迎難而上的昂揚斗志。中國文化歷來關注現(xiàn)實人生,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并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正是這種入世的人生哲學,培育了中華民族的頑強抗爭精神。
繼承傳統(tǒng)儒家文化中的厚德載物精神,有利于培育良好的道德風尚。“厚德”就是重視德行品格,重視善良的品行、高尚的品格。弘揚厚德載物的倫理觀念,根本點是使每個公民樹立和落實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nèi)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為社會和諧營造良好的道德基礎。
繼承傳統(tǒng)儒家文化中重整體利益的價值觀念,有利于樹立社會主義的義利觀。中華民族歷來崇尚群體、鄙視個人主義,為了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可以殺身成仁、舍生取義,可以“公而忘私,國而忘家”。在今天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弘揚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無疑具有不可忽視的現(xiàn)實意義。(厲永平 吉林師大歷史文化學院)
![]() |
責任編輯: 金婷 |
相關新聞
- 2009-05-18八佾之舞再現(xiàn)儒家文化[組圖]
- 2008-01-21缺誠信不能怪儒家文化
- 2008-01-21理論界研討儒家倫理與公民道德建設
- 2008-01-21中國式感念母愛彰顯"儒家孝親"傳統(tǒng)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