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開沅:教育不能簡單迎合市場
http://www.caoliu14.com?2010-02-25 09:43? ?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殊不知,市場只是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市場服務于社會,服從于社會合理發展的健康趨向,但不能也不應主導社會生活的整體。因此,教育固然需要適應市場需求并且經過市場調節,但教育并非僅僅服務市場,而是服務整個社會!從歷史文化長河的綿延來看,教育可以從遠古延續到永恒,而市場僅只存在于一定的歷史階段。教育應該比市場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如果教育只能俯首帖耳聽從“市場指令”,那才是教育的墮落和文明的悲哀。
自古以來,人們就把教育視為“救世良方”。然而,現今的教育自我凈化、自我完善的機制與功能已經退化。當然,這不僅僅是教育的問題,也是整個社會的問題,說到底是整個人類文明的危機。
幾年前,我在北京舉辦的一次大型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參與的史學與史學的參與》一文,指出:本世紀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誠然創造了燦爛輝煌的現代物質文明,并且或多或少提高了許多人的生活水平;但就精神文明與倫理道德而言,人類付出的代價也是極為慘重的。過去的100多年中,環境破壞,資源浪費,吸毒與犯罪率的劇增,在規模與危害程度兩方面都是史無前例的。歷史與現實都證實了章太炎先生在本世紀初呼喚的警世預言:“俱分進化”,即善與惡同時并進。
現在最為可怕的,就是教育漠然面對嚴重的文明危機,猶如正在夢寐之中,而長期積累的“重理輕文”偏見,已經嚴重滲入教育理念,乃至教育方針的制定與貫徹。盡管有識之士不斷呼吁加強人文教育,完善品格培養,但現今重科技輕人文的弊端仍然有增無已。甚至就在最近的“錢學森之問”的討論中,也可以看到“科技決定民族命運”之類的偏頗話語頻頻出現。只要稍微客觀冷靜一點觀察,就可以發現,教育危機與文明危機已經聯成一體,已經很難依靠現行教育來矯正整個人類文明的嚴重缺失。
![]() |
責任編輯: 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0-02-24則徐小學試行福州話教育
- 2010-02-23龍巖3家單位獲“福建省級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稱號
- 2010-02-23中宣部等部署開展新聞戰線"三項學習教育"活動
- 2010-02-21薌城區10所小學獲“教育教學質量信得過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