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曉星總以為父親和旁人沒什么不同,直到父親去世,從病房門口到醫院廣場上,站滿了想看他最后一眼的人;而后的幾天,上百名學生輪流為他守靈;送別儀式上,3000人的送別隊伍,60多名海外學者發來唁電……兒子重新認識了父親。
昨天的孔憲濤事跡報告會上,孔曉星說起父親的往事,記憶中沒有太多關于父親“豐功偉績”的片段,“因為父親總是把學生掛在嘴上,很少說自己。”逝者遠去,兒子帶著平靜的心情講著關于父親的點滴往事,淡淡地,卻讓聆聽者看到了一個偉大的師者胸懷。
總把學生放在自己前面
孔憲濤,我國著名的臨床免疫學專家、一級教授,生前是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的實驗診斷科主任、博士生導師,可是兒子孔曉星“卻非常羨慕父親的學生”,因為——
“父親總是早出晚歸,在我的記憶里,常常是在他的學生又取得什么好成績的時候,我們家才會有一次短暫的歡聚,這時候,他會把學生叫到家中聚餐。那一刻,父親的心情是愉快的,他笑聲爽朗,語言風趣,談著談著,就會扯到我聽不懂的學術問題。看著他們開心的樣子,我是多么羨慕那些學生啊。”
的確,那些學生是讓人羨慕的。有人把孔老稱作“研究生的保姆”,因為,在他心中,學生比天大。
1984年,國際免疫學大會在加拿大召開,上海分得兩個名額,這樣的機會在現在很平常,可是在當時,相當稀罕。從未以學者身份出國參加學術會議的孔憲濤卻四處奔走,只為推薦自己的學生、如今的工程院院士王紅陽出國參加國際會議。當時,孔憲濤的肝硬化已經惡化,看著老師羸弱的身體,王紅陽于心不忍,“教授,我還年輕,還有很多機會,這次您最有資格去……”話未說完就被孔憲濤打斷,他對學生說:“就因為你年輕,正是創業的時候,更需要嶄露頭角的機會。”
“總把學生放在自己前面”,很多學生都如此回憶恩師。“在與老師合作論文時,學生總是習慣性地把名字寫在教授后面,他發現后,總是大筆一揮把學生的名字放在自己名字的前面,要知道,他花的心血要比學生多得多。”一位學生動情地說。
![]() |
責任編輯: 金婷 |
- 2010-02-26兄弟誠信 生死接力送薪—武漢“信義兄弟”事跡
- 2010-01-22陳燕萍事跡報道引起各地強烈反響
- 2010-01-11安徽學習沈浩事跡 56名干部報名接替其工作
- 2009-12-29紀檢監察系統學習優秀紀檢監察干部鐘世才事跡綜述
- 2009-12-24大學生英雄集體事跡報告會在黑龍江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