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文化事業
“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是甘肅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的基礎。”陸浩說,
改革開放以來,甘肅省在著力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進一步加快了文化事業的發展,立足省情實際,提出了新的奮斗目標。把“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為抓手,各級財政大幅度增加了投入力度,下功夫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2005年,由甘肅省率先試點的“農家書屋工程”在全國迅速推廣,被列為國家五大公共文化服務工程之一,成為當前我國推進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平臺。甘肅省農家書屋總量已超過10000個,基本覆蓋全省行政村,使農民群眾廣泛受益,一批村村通廣播電視、鄉鎮綜合文化站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建成,“千臺大戲送農村”活動廣泛開展,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滿足了群眾文化需求。
創新體制機制,發展壯大文化產業
“發展文化產業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陸浩說,近年來,甘肅省堅持以“創新體制機制”為抓手,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圍繞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轉變政府職能、組建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建立新型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等重點任務,培育市場主體,不斷拓展融資渠道,加強文化產品的推介交易,積極穩妥地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堅持不懈地發展壯大文化產業。
——在股份制改造、集團化運作、宣傳與經營“兩分開”、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新的進展。讀者集團完成了股份改造、省新華書店集團公司完成組建,農村電影放映體制改革繼續深化,甘肅文化出版社成功轉企。
——改革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催生了一批文藝精品,收到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京劇《絲路花雨》、秦劇《百合花開》、電視連續劇《老柿子樹》榮獲中宣部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舞劇《絲路花雨》、《大夢敦煌》入選文化部首屆“全國優秀保留劇目大獎”,隴劇《官鵝情歌》入選二期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重點資助劇目,《大夢敦煌》成為全國經濟效益最好的劇目……
陸浩堅定地說,改革帶來活力,活力孕育發展。只要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持之以恒地抓改革創新,更加注重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就一定能夠形成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相互促進、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聯動發展的良好局面。(記者張玉玲)
![]() |
責任編輯: 金婷 |
- 2010-03-08將傳統時尚化才能使文化返本開新
- 2010-03-07代表阿來:文化產業亦要避免“GDP崇拜”
- 2010-03-07全國政協委員彭麗媛力推中華文化“走出去”
- 2010-03-05清流縣舉行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活動
- 2010-03-05遲福林委員:營造“新生代農民工”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