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美國定居的人回來說,在美國,雷鋒的名字幾乎與中國的秦始皇、毛澤東等偉人的名字一樣響亮。我國一位學者到美國訪問,在國防部五角大樓的一位官員辦公室里見到雷鋒的大幅照片和有關書籍。這位官員說:“雷鋒是一位了不起的軍人,我崇拜他的犧牲精神。作為軍人,無論是中國軍人,美國軍人,都應該具備軍人特有的犧牲精神。”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華人區,一些信奉基督教的華人家庭,一邊供奉著耶穌,一邊高掛著雷鋒像。
在中國有三座雷鋒紀念館,接待的2600萬人次中有數千名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賓和游客。許多人作了留言,一位法國女大學生留言道:“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像他這樣胸懷開闊,坦蕩無私,用一顆愛心關心全人類的命運,那我們這個世界將會變得多么美好!”一位英國人寫到:“雷鋒精神就像一滴特殊的油,能覆蓋整個海洋,使世界變得更加平靜。”幾位美國和日本游客不約而同地寫到:“雷鋒屬于全世界!”
可見,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雷鋒的名字、事跡和精神也超越了時空、超越了國度、超越了信仰、超越了不同文化,走向世界!全球視野下雷鋒和雷鋒精神的魅力何在?仔細分析不難發現,這就是雷鋒精神彰顯了人類共同價值。
任何動物群體都有共同的特性,人類也不例外,其共同特性就是人性。在人性的基礎之上還建立有人類文明和共同的價值觀。它是全人類共同創造的,各國家和民族的優秀文明成果,既是自己的,又是世界的。這種全人類所認同的價值,包括尊老愛幼、尊師重道、團結友愛、助人為樂、克勤克儉,志向遠大、勤奮好學、愛崗敬業、忠于職守、自強不息、求索創新,愛國愛民、英勇無畏、見義勇為、敢于犧牲,笑對人生、崇榮知恥、誠實守信、遵守秩序、謙虛禮貌,言行一致、襟懷坦白、光明磊落、知恩圖報等,既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同時也是人類的美德。雷鋒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階級立場、政治觀點等,盡管帶有鮮明的階級性,但是在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先進理論、進步思想的滋養中產生的,吸納了人性中最美好的東西,從而構成了雷鋒精神的“底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勤奮好學的“釘子”精神、忠于職守的“螺絲釘”精神、助人為樂的“人民勤務員”精神、自強不息的“樂于吃苦”精神等。
![]() |
責任編輯: 金婷 |
- 2010-03-09三明市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
- 2010-03-09玉湖社區開展學雷鋒系列活動
- 2010-03-09雷鋒精神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