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文化站、燈光球場、室外健身中心等文體場所,成為農民大顯身手的舞臺;在城市,圖書館、博物館、藝術中心,一座座精美的文化建筑成為市民的文化家園。
文化品位高了,民眾浸染文化的心靈空間大了。
“一個完整、幸福的人,應當有雙重的解放:經濟是其一,精神上的其實更重要。”安徽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侯露委員深有感觸,“‘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實質是尊重公民的文化平等權,讓文化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并將創造新生活?!?/p>
文化設施建起來
“送戲下鄉”這樣的文化大餐只能偶爾讓農民過一下癮,只有基礎文化設施建起來,才能解決農民的“文化溫飽”問題,使農民文化生活實現“脫貧”。
從中央到地方,都把加快構建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為工作重點,加大投入,推進各項基礎建設。2009年,中央財政對地方各項文化工程投入不斷加大,總量達30.59億元,比2008年增加8.92億元?!笆晃濉苯刂沟?009年底,中央財政累計投入63.69億元,比“十五”增長55.58億元。
江西省文化廳廳長李玉英代表興奮地告訴記者,江西第四批擴大內需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的28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今年主體建設要全部完工;剩余的638個鄉鎮文化站要在今年全部動工建設,按時完成“十一五”規劃安排的1292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任務,努力實現鄉鎮有綜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動室的目標。
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正逐漸彌合城鄉文化鴻溝。山東省新泰市新汶街道孫村社區黨委書記牛寶偉代表告訴記者:“我們村有自己的圖書室、文化室,還有精神文明辦、和諧辦,來我們村的城里人說,‘你們文化生活豐富,可以和城市媲美了’?,F在,各級部門都重視農村公共文化建設,富裕起來的農民對此也十分期盼,上下兩頭都熱起來了,農村文化有好戲了!”
“越來越多的農民出過遠門,見過世面,見識廣了,眼光高了,那些簡單乏味的文化活動就變得‘不好看、不好玩’了。”山東省平邑縣九間棚村黨總支書記劉嘉坤代表說?!斑@樣下去,文化設施就會變成擺設?!?/p>
南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侯欣一委員表達了他的思考:“目前我國的公共文化建設雖然投入了很大的財力,但其效果仍然還很有限。去年,我們幾個政協委員曾經去福建一個鄉村調研,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是,對于政府花大力氣建立起來的圖書館,人們似乎并不太感興趣,反倒是我們帶過去的一些通俗讀物,村民們很是喜歡。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對于公共文化建設,要了解民眾的需求,對癥下藥;尤其要尊重民眾的主體地位,讓其在公共文化建設中擔當主角,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這樣才會有效果,事半功倍?!?/p>
![]() |
責任編輯: 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