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資金籌集到位,我將到下洋湖、佳湖等水電站進行中試實驗。一旦實驗成功,就可以利用松山圍墾的天然潮汐落差進行并網發電,實現年發電量4000千瓦時……”近日,筆者在與張力的交談中,了解到這位“環保草根”下一步的計劃和打算。凝視著這個漢子臉上舒展的皺紋,不禁對他十年來的執著與堅毅而肅然起敬,更為他距離夢想又近了一步而由衷高興。
十年來,張力只爭朝夕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難關,研發出“低成本微電腦控制中小型風力發電并網系統”、“潮汐抽水蓄能電站”、“低成本原生態微電腦控制無人值守水電站”等項目,并獲得全國專利、第十八屆全國發明展覽會銀獎、“6·18”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金獎、福州市十佳知識型職工標兵等眾多榮譽。
“是開發新能源的時候了”
1979年參加工作后,張力便長期負責繼電保護、調度自動化與電網調度。上個世紀90年代,已經在調度崗位上工作了10多年的張力,深刻感受到能源供需緊張的矛盾日益突出。
“我國以煤發電為主,大量地燃煤造成環境污染。90年代福建的水電就開發得差不多了,電力需求卻每年以百分之十幾的速度增長,電力緊張,給百姓的生活帶來了太多的麻煩——工廠能賺錢時候卻被拉閘限電,訂單不能完成又被罰款。農民工有工打才有錢,三天兩天停電,沒有錢賺,又要開銷生活費用。用電緊張嚴重地影響了國民經濟的發展。這些事實,讓我覺得是到了開發新能源的時候了?!睆埩ο蚬P者談起他研究新能源的初衷。
開發新能源是一個綜合性技術很強的項目,萌生這種想法的時候,張力對新能源方面的知識幾乎為零。
說張力是個理想主義者,正因為他敢于夢想并實踐這種在常人看來完全不現實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他能傾其所有地執著追求,十年來不間斷、不動搖。就這樣,張力從1999年開始利用業余時間自學地理學、氣象學、飛機空氣動力學、電子技術、微電腦技術、電機學、化工、機械材料力學等相關理論知識,并在自家地下室建起試驗室,搞起了發明研究。對于試驗中所需的各種零部件材料,張力有的購買機器自己在實驗室里加工,有的則聯系浙江的工廠進行生產。十年的研究不僅耗盡了他所有的積蓄,還讓他背負了十多萬元的債務。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