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捐款門”折射中國慈善制度漏洞
在“捐款風波”持續延燒了兩個多月之后,中國知名演員章子怡的聲譽受到嚴重影響。不過,在多位法律和社會學專家看來,這一事件中暴露出的中國慈善制度的漏洞更值得關注。
中國目前的法律規范中,公益事業捐贈法、信托法等在慈善事業方面都有相關規定。“不足的是,對慈善捐款整個過程缺乏法律約束。”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賈林青建議,應該立法對捐贈過程中的前期捐款,中期資金管理、資金傳遞和后期的資金使用、資金接收都進行全面的規范,做到無懈可擊。
章子怡的“捐款風波”發端于2010年1月,有網友發帖稱章子怡私人承諾的捐款100萬元人民幣實際上只到位了84萬,而她募集的100萬美元下落不明。而后兩個月,章子怡試圖對此進行澄清,但效果欠佳。
網民“牛皮花生”表示,“此事件在網民們看來不似別的八卦新聞,已經是一個事關慈善事業和社會誠信的社會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教授廖菲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公眾聚焦此事,除了明星光環帶來的放大效應之外,更是關注捐助款項去向。對慈善事業的關注,體現了中國公民意識在不斷提高。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國社會工作研究中心主任陳濤說:“隨著中國社會文明的發展,公民慈善意識在增強,已能夠更廣泛地參與慈善事業監督。”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0-02-25“門神”章子怡詐捐致形象倒地 網友:個人素質低
- 2010-02-25競猜章子怡不能說的秘密:如何走出一扇扇“門”
- 2010-02-25章子怡“詐捐門”風波未平 紅基會:已展開調查
- 2010-01-29“有人故意找麻煩” 章子怡首次回應充滿無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