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觀之,文化校園的重構是一個十分緊迫的問題。只有回歸大學的文化本質,重新確立大學文化啟蒙的重要地位,才能更廣泛地促進現代人的生成,促進中國現代化的進程。文化校園的重構,首先要求大學要重新確立對自身本質和功能的認識,要勇于擔當深層啟蒙的重擔。現代社會,大學要成為文化創新的主要策源地,成為新文化精神的培育基地。其次,大學校園不能使日常生活本身所具有的自在性和重復性特征過分膨脹。要提供充足的非日常生活樣態,要提供給大學生生存狀態由自在到自覺轉變的條件和機會。換言之,大學歸根結底的本質規定性和根本任務“就在于通過文化傳承和文化啟蒙把個體從自在自發的生存狀態提升到自由自覺的生存狀態,同時以自覺的文化創新去推動社會的文化進步,乃至社會的各個方面的進步”。再次,要從深層次上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建構深層次的制度文化和器物文化。改善校園環境和設施,使大學的一草一木、每一建筑每一景觀、大學的每一活動每一機制、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滲透著濃厚的人文氣息;構建多層次、寬視域的文化平臺,使大學的每一個講臺和每一次講座都成為“激活思想、放飛學習、張揚個性、喚醒生命”的文化交流與碰撞;組織多元化、高質量的校園文化活動,使大學日常校園生活豐富多彩,使大學生脫離重復、單調、千篇一律的日常生活,促使一種自覺的挑戰、創新和自由拼搏的現代性文化精神在大學生身上的生成。
“文化校園”的創建,其本質就是要回歸大學的文化本質,走出大學教育的“工具理性”的誤區。大學與文化啟蒙是一個互動的關系,大學通過文化傳承和文化啟蒙,對人的能力、素質、精神境界進行全方位的文化提升,把個體從自在自發的生存狀態提升到自由自覺的生存狀態,塑造大量具有科學理性和人文素養的現代人;而文化啟蒙思想又借大學這一特殊的社會機構蔓延開來,通過大學培養的現代人“長入社會”,對傳統日常生活圖式構成沖擊,在自覺不自覺中推進社會的深層啟蒙,推動全社會的文化進步。(李 陽 孫慧玲 作者單位系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3-19福建氣象積極主動做好校園防災象氣服務
- 2010-03-19安全勸導進校園
- 2010-03-19福州警方整治校園周邊交通隱患 接送車亂停放被罰
- 2010-03-16福建省啟動百校萬人校園綠化
- 2010-03-16龍文區檢察院:三舉措推進“平安校園”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