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9時,記者來到巴東縣旅游局,遇到神農溪景區纖夫隊隊長張厚方。記者看到這位身高一米八,身材英俊瀟灑的張隊長,和他開玩笑說:“你是做纖夫鍛煉了身體吧?”張厚方也笑著說:“纖夫是個體力活,肯定有關系!”
“裸體纖夫是歷史形成的!”作為土生土長的巴東縣神農溪人,45歲的張厚方毫不掩飾自己曾是一名裸體纖夫,現在還身兼神農溪景區船隊隊長。
1985年,20歲的張厚方,受父親影響,也加入到纖夫行列。父親做了一輩子纖夫,不過當初的纖夫是幫助拖運貨物。“那時山路不通,靠水路,一些生活物資靠船只來拖運,而纖夫也就誕生了!”張厚方說,當時拉纖就是裸體的,“一種習慣,開始拉纖時,我們就把褲子脫了!”
一些女性村民,在河邊洗衣服或者玩耍,纖夫只要是拉纖了,心無雜念,“我們真的是很純潔,大家只是說靠纖夫養家糊口!”張厚方說,一般一只船六個纖夫,其中有兩個“駕長”(把握方向同時保證安全),當時每人一天大約可以賺2元錢,大家高興得不得了。80年代從事纖夫職業的大概有四五十人。
裸體拉纖,肯定有原因。張厚方介紹,纖夫勞動時不穿褲子的第一個原因是神農時代的遺風:神農時代處于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時期,人們的婚姻狀態從群婚制向對偶婚狀態轉變。這個時期生產力不發達,許多人沒有褲子穿。
第二個原因則是主要的,由其勞動性質決定的。纖夫成天浸泡在水里勞動,穿衣服很不方便。一是過去的衣服布料都是家機布,用麻或棉織成,沒有現在的化纖布,衣服被打濕后裹在身上很重,過河不利索,拉纖走不動;二是這種布料被水浸濕后很硬,拉纖時摩擦傷害皮膚;三是身體成天被濕衣服包裹容易生病;四是一年四季行走在幽深的峽谷和急流險灘中,幾乎與外界隔絕,所以纖夫索性不穿褲子了。
“我們纖夫是一種文化,祖祖輩輩形成的,裸體纖夫早就有了,不是現在就突然有的。”張厚方強調。
到了90年代,伴隨著神農溪開發為景點,纖夫也越來越多。一段時間,考慮到游客很多,其中有一些女性,大家就穿短褲來拉纖。張厚方說,現在整個神農溪景區,有600多只旅游船,纖夫也有700人之多,全是男性。
不過,張厚方坦言,現在的纖夫多是40多歲以上的人,年輕人出去打工了。目前年齡最長的纖夫是84歲的譚明生老人,家人也都支持他。
針對網上有人說,只要給錢,纖夫就裸體拉纖。張厚方說,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客人有需要,而且我們纖夫也有心理準備,我們才接受。我們纖夫都找到了老婆,憑勞動吃飯,沒有人歧視我們。
![]() |
責任編輯: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