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烈士陵園大門緊閉 六成廈門市民不去陵園
許多市民不知哪有烈士陵園
市民不去烈士陵園,除了不上心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許多市民不太清楚廈門哪有烈士陵園。除了比較著名的市烈士陵園外,其他一些烈士陵園在哪,很多本地人都不清楚。
一位外地來廈工作的職員林先生告訴記者:“來廈門之后就沒有去過烈士陵園了,因為都不知道具體在什么地方,周邊的人也很少提起。”
【記者手記】少談點“用處”多講點“精神”
主動去烈士陵園的,很少;組織去烈士陵園的,又有很多人是心不在焉———這是為什么?
在問卷調查中,一個魏姓市民解釋說,他不去烈士陵園的原因,是覺得去了也沒什么實際意義,而不如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魏先生的說法很有代表性。是啊,去一趟烈士陵園,并不能給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什么“實際用處”,所以去的人也就少了。文中的那位陳先生,若不是兒子要寫作文,他還會不會去呢?
目前,很多人都在講“用處”、講賺錢、講成名,并以此來教育他們的子女。但筆者認為,大到一個民族,小到一個人,要是不講點“精神”,那還有什么希望。
現在的人,物質生活很好,卻很空虛,這也成了目前一個很普遍的社會現象。筆者認為,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我們現在缺了那一點“精神”。
注:該言論僅代表網友觀點,未經本網調查、核實。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