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娘到新移民女性
2006年4月29日,韓國首爾,一名韓國男子與她的越南妻子、孩子共進早餐。
“我們越南女人,就像山丘上的房子,暴風雨來的時候,只要敞開大門,任憑風吹雨打,都可以安然度過。”向來給外界溫柔、乖巧印象的越南新移民女性,在充滿挑戰的臺灣異國婚姻旅程中,用20年的青春歲月,以及一雙柔弱的肩膀,為自己撞開了幸福與平權之門。
文_莫忘初
由于韓國鄉下的一些男人難于娶到當地女子,便轉為向中介機構尋找外國女子做新娘,
在2005年韓國結婚的人群中,有14%是跨國婚姻。而在臺灣,到2010年2月底,
越南配偶已達82,986人,比例高達25%,僅次于大陸配偶。
70年代,臺灣與東南亞的泰國、印度尼西亞的跨國婚姻,大多是被不肖中介以“介紹工作”為由,“淫取”來臺進行色情運販的人肉交易。
80年代,婚姻中介跨越了臺灣海峽,成了投身東南亞廣大婚姻市場的“臺商”,專門引薦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的“外籍新娘”。
90年代,發裙飄逸、溫柔可人的越南姑娘,突然成了臺灣廣大勞工、農村單身漢,以及殘疾人的“福音”,成為“排排坐相親,拉拉手結婚”的“速配”對象,省了談戀愛的時間,也免了蜜月旅行。
2000后,是臺越中介婚姻的高峰期,平均每天有30個越南女孩嫁給臺灣郎。
小小的臺灣,有250家以上的婚姻中介,搶食著外籍配偶每年上億元臺幣的商機大餅。
2009年8月1日,移民部門一聲令下,規定“跨國婚姻媒合不得營利”,如此一來,不以營利為目的才“合法”的婚友社,一下銳減到11家,不到20年,迎娶越南姑娘的中介費也一路溜滑梯,從40萬元降到25萬元臺幣。
隨著越南新娘的熱潮逐漸降溫,結婚人數也從高峰期的每天30對新人,降至每天10對左右。不過,到2010年2月底,臺灣的越南配偶已達82,986人,比例仍高達25%,僅次于大陸配偶,這些越南姑娘大多來自偏遠農村,只有國小或國中學歷。目前,臺灣的外籍配偶人數,已經突破40萬人,平均每100對新人中,有8位是外籍配偶。
從“越南新娘”到“外籍配偶”,再到“新移民女性”的稱謂,這一條爭取尊重與平權之路,一走就是20年。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