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社會的極端案里總有不公正存在
http://www.caoliu14.com?2010-04-13 09:06? ?來源:紅網
我來說兩句
對于像鄭民生,祝美華這樣制造的極端暴力事件,早就有社會學家呼吁,政府要重視(以及社會公共事件)其背后的共性,這些共性所共同反映了一個現實所指,即利益分配格局的失衡,或者說利益博弈的雙方正逐漸失去博弈的可能性,讓弱勢群體一再失去生活的信心。在本就沒有信仰的社會里,如果連茍延殘喘地生活都無法繼續了,那良善之人就可能變得兇殘,在所有人看來不可能的事情就會變成可能。事實一再印證,這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杞人憂天!
那么,面對此情此景,既得利益者就不能再漠視社會弱勢群體的極端行為,盡管現在還可能是個案,但一旦兇殘者不再對無辜者兇殘而是轉向風行的“殺富濟貧”之時——在鄭民生心理其實多少已經有所體現,那么,由貧富兩極分化所導致的階層對立問題就十分可怕了。
當然,這樣的場景,不管是今天的弱勢群體還是既得利益者恐怕都不希望出現,因為人們都在試圖尋找到一種更為科學合理的利益博弈方式。在尋找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一部分人失去理性而成為兇殘的殺人犯。但我們也希望,平衡的利益博弈格局能夠盡早歸位,而不是在如鄭民生、祝美華這樣的極端方法倒逼之下被迫登場。
![]() |
責任編輯:葉玲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