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一站式”服務管理新模式
市“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中心”和市流口辦計劃今年6月搬遷至新的市人力資源大廈,初步實現“一站式”服務。
市流口辦出臺了《石獅市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所(站)設置規范》。各鎮(街道)派出所在建立104個流口所(站)的基礎上,建立了蚶江鎮“外來工之家”、“新永寧人之家”等12個流口所(站)示范點。
完善流動人口公共服務體系
一是切實解決流動人口社會保障問題。市流口辦出臺了《石獅市服務流動人口十二項措施》,讓符合條件的流動人口享有市民待遇;啟動了“新石獅人之窗”網站,印發了《新石獅人服務手冊》,方便流動人口查詢有關法律法規、維權常識、防范常識。市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協調健全“五險合一、地稅統征”的工作機制,逐步完善適合外來員工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擴大外來員工養老、工傷、醫療、失業、生育等社會基本保險覆蓋面。
二是保障流動人口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截至2009年9月11日,在我市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外來員工子女達到31469人,占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數的54.6%。一年可為外來員工減輕負擔上千萬元,每學期為外來員工子女發放補助金100多萬元。
三是抓好醫療衛生和計生工作。市計生局實行“三級聯網、實時在線”的信息化管理,登記管理的流出育齡婦女2969人;市、鎮兩級設立計生技術服務窗口,免費落實避孕節育1489例,免費提供查環查孕43924人次;創建靈秀彭田村流動人口計生協會活動中心等4個服務典型點。市衛生局定期開展打擊非法行醫專項統一行動,取締無證診所278家,沒收藥品119箱,移送刑事案件4起;全面實行一類疫苗免費接種制度;2009年投入33萬元專門用于流動人口結核病防治管理。
四是加強流動黨員、工會組織的服務管理工作。組織部門在流動人口集中居住地和工作單位建立流動黨員服務中心(站、點)38個。市總工會積極推進工業園區工會組織建設和“小三級”工會組織建設,去年,我市再組建非公企業工會335個,新增外來工會員10172人,培植非公企業工會“亮點”27個。
五是開展“關愛外來員工”活動。市總工會廣泛開展外來職工醫療互助活動,發動4.1萬多名職工參與醫療互助活動,歸集資金156萬多元,有627名職工因病住院治療減輕了經濟負擔,受益金達87.19萬多元;深化“送溫暖”活動,幫扶困難職工378人次,幫扶金達21萬多元;開展“金秋助學”活動,資助48名貧困外來職工子女就學,發放助學金達10萬多元。團市委組織陽光太太親善志愿者服務隊到石獅八中等學校慰問一些外來工子女;幫助遭遇車禍的一外來工女兒募得善款1.5萬元。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