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搶險隊,時間就像上緊了“發條”:
15日早晨7點50分,公司抗震搶險隊開赴玉樹災區;穿越三江源高原凍土地帶,翻越海拔近5000米的巴顏喀拉山,歷經10多個小時的顛簸,16日凌晨3點,杜金玉他們一行抵達玉樹。
杜金玉和工友們立刻接到任務,搶修結古鎮通往巴塘機場的35千伏受損線路,對受損鐵塔進行前期應急加固。
由于受損鐵塔與機場公路被通天河阻隔,材料運送需要人工搬運。杜金玉率先扛起一根60多斤重的杉木,在高海拔缺氧的環境里,硬是走完了3公里長的崎嶇山路,老杜的腳步顯得有些滯重。
顧不上休息,杜金玉戴上安全帽,系好安全帶,氣喘吁吁地帶頭爬上鐵塔,指點著塔下隊員趕緊搭立杉木桿。
當晚9點30分,搶修小組完成了三個受損鐵塔搶修加固任務。地震后40個小時,災區結古鎮35千伏中心變電站通往玉樹機場的專線成功合閘通電。
直到17日凌晨,杜金玉和同伴們才拖著疲憊的身軀走下山坳……
繁重的任務接踵而至,杜金玉的班組又承擔了賽馬場10千伏線路工程搶修任務。
玉樹賽馬場是最大的受災群眾安置點,這里安置了近3萬名受災群眾,還用不上電。
高原一天有“四季”。4月17日這一天,搶修隊經歷了冰雹雨雪,天晴后紫外線又把人的臉灼得生疼。
杜金玉一天都帶領年輕隊員挖坑、立桿塔、展放線路。挖坑,是個重體力活,需要深挖2米,但因開口1.2米長、60厘米寬,只能容一個人在里面挖。老杜不時跳進坑內,搶著干。他這一個班組,當天就完成了所有15個基坑任務。
當晚,看著賽馬場仍然漆黑一片,杜金玉著急發慌,“必須盡快讓賽馬場安置點通上電。”
接下來的連續兩天,他和搶修小組把午飯帶到工地,放棄休息時間連軸轉。在高海拔地區,在桿塔上作業,就連年輕人都感覺吃不消,但是他卻沒有喊一聲累。
搭橫擔、解線頭、校正線……每次立桿放線都至少需要上下五次電線桿,但42歲的杜金玉爬上爬下,在桿塔持續高空作業。
19日17點,賽馬場線路所有施工任務完成,具備了帶電條件。電閘一合,耀眼奪目的探照燈和路燈照亮了碩大的賽馬場……
當晚,杜金玉踏實睡了個好覺,好迎接20日新的任務。
但誰也不知道,20日已是他生命中最后的一天……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4-23他們用高超的專業技能點亮生命 給災區帶來希望
- 2010-04-22綠色 為拯救生命而“燃燒”:抗震部隊戰斗精神解讀
- 2010-04-22女民警馬玉芳:"我為沒能搶救出更多生命深感難過"
- 2010-04-21全國哀悼日凸顯家國溫情 格桑花 向生命獻上敬意
- 2010-04-21為了廢墟下的生命:記玉樹災區民族民工救援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