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先烈承遺志 建設海西譜新篇
?
——我省開展"我們的節日·清明"主題活動情況綜述
?
本刊訊 4月5日清明節前后,我省各地認真按照中央文明辦《關于在清明期間廣泛開展緬懷祭奠革命先烈活動的通知》要求,以紀念革命先烈、緬懷先人先賢豐功偉績為主題,大力開展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廣泛開展清明民俗知識宣傳和文明祭掃移風易俗活動,引導人們繼承優良傳統、珍惜美好生活、感恩他人和社會,倡導健康低碳生活新時尚,進一步豐富了清明的節日內涵,弘揚了民族傳統,增進了廣大干部群眾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激發了廣大干部群眾建設海西、奉獻海西的熱情。
1.開展緬懷革命先烈祭奠活動。圍繞"緬懷先烈、傳承文化、建設海西"實踐主題,全省各市縣區組織大規模群眾性祭奠活動達1300多場次,共有40多萬干部群眾參加了祭掃烈士陵園公益活動。其中,福州、廈門、龍巖、漳州、泉州、三明、莆田7個設區市均組織黨、政、軍領導和在校師生、社區群眾等各界代表到當地革命烈士陵園、烈士墓、人民英雄紀念碑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舉辦千人大型群眾性紀念活動,并號召干部群眾繼承先烈遺志,結合工作實際,貫徹落實好胡錦濤總書記考察福建、廈門時的講話精神,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3月30日,省文明辦與龍巖市文明辦在上杭縣聯合舉辦了"我們的節日·清明----傳古田會議薪火、創海西發展新業"主題系列活動,在閩西革命烈士博物館舉行祭奠儀式,瞻仰革命烈士紀念碑,參觀古田會議舊址,舉辦緬懷先烈文藝演出,省、市電視臺及《閩西日報》等媒體作了重點宣傳報道。龍巖市作為著名的革命老區,充分利用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紀念館、鄧子恢紀念館、后田暴動館、瞿秋白紀念碑等豐富的紅色資源,組織開展了千校萬場"緬懷革命先烈、弘揚三紅精神"主題教育活動,組織開展入團入隊宣誓、主題班隊會、慰問軍烈屬、聽老紅軍講故事、當義務講解員、唱紅歌等活動,引導學生牢記革命先輩的奮斗史,牢記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牢記肩負的歷史重任。在紅軍長征出發地---寧化、建寧等縣開展"春暖花開時,我們一起緬懷先烈"祭掃活動,組織老紅軍、老戰士為共青團員和少先隊員講述革命斗爭歷史,激勵青少年珍惜美好生活,刻苦學習,立志成才,報效祖國。將樂縣組織200多名中小學生到龜山陵園祭掃"閩學鼻祖"---楊時之墓,為學生講解鄉土文化歷史,激發學生愛鄉之情。漳州市縣區組織廣大群眾到革命烈士遺址、紀念亭、紀念碑敬獻了親手制作的小白花、心愿卡、千紙鶴等物品,表達對英烈的崇敬之情。泉州、三明、莆田市組織干部群眾、外來務工人員到市烈士陵園為先烈默哀、宣讀祭文,參觀圖片展覽,觀看革命影片,以樸實、簡約形式寄托哀思。通過開展有規模、有聲勢、有影響的群眾性紀念活動,營造了緬懷先烈、感恩親情、繼承傳統、弘揚革命精神的濃厚氛圍。
2.開展經典詩歌誦讀演唱活動。各地以中小學校為主,紛紛舉辦經典詩文誦讀活動,使學生在經典作品中受到感染,在洗禮中升華民族情感。4月2日,廈門市啟動首屆城市誦讀節暨"清明誦---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市領導為全市130個全國閱讀示范點授牌、贈送經典書籍,舉辦"緬懷革命先烈、傳承優良傳統"主題經典誦讀活動,開展"革命傳統代代傳"主題誦讀比賽、歌曲演唱會等活動,推動經典誦讀進機關、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進家庭、進軍營。三明市充分利用朱子文化、客家文化資源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在建寧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園等地,以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詩詞為主,共舉辦20多場詩文朗誦會、詩詞歌會。廣大師生在誦讀經典作品中度過了有意義的清明節。龍巖市組織開展"五個一"紅色系列經典閱讀活動,廣大學生通過推薦一本紅色經典書籍、抄寫一首革命詩詞、舉辦一次革命故事演講、學唱一首紅色革命歌曲、寫一篇紅色經典讀后感等實踐活動,進一步了解革命光榮傳統,弘揚了紅色文化。漳州長泰縣在城區各中學舉辦緬懷先烈大型詩歌朗誦會暨入團宣誓儀式,表達對革命烈士的深切懷念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泉州安溪縣舉辦"感恩·親情"詩文朗誦比賽,同時組織部分中小學生前往安南、永德蘇維埃政府舊址、莫邪(《延安頌》作者)故居等地,開展紅色之旅活動,通過文學采風、重溫紅色經典等方式感受經典魅力。催人奮進的紅色經典文化、古韻悠遠的清明詩詞,得到了廣泛傳播和大力弘揚,廣大干部群眾和中小學生在品味經典、誦讀詩詞、抒發情懷中提高了對經典文化的認識,陶冶了道德情操。
3.開展節日民俗文化傳承活動。全省各地廣泛開展清明主題文化活動,充分利用社區宣傳欄和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大眾媒體,開設專欄、???、專題宣傳介紹我省清明節民俗,報道節日活動情況。4月12日,福州市在三山陵園舉辦"兩岸同宗 五緣長續"---閩臺清明同祭先祖主題活動。晉江市開辦《我們的節日---春萌大地道清明》專題視頻講座,介紹清明節起源的故事、文化內涵及如何祭奠先烈、文明祭掃等知識。在晉江《經濟日報》開設"閩南四句茶話社"專欄,發動群眾用當地喜聞樂見的"閩南四句"形式講述清明節話題。石獅市組織開展清明民俗文化表演、民間藝術展示、尋根祭祖活動,引導市民了解家族衍變歷史、姓氏來歷、祖輩傳奇故事、家譜修編等文化知識。泉州市鯉城區在各校開展清明節專刊黑板報、手抄報、版報創作比賽,發動學生收集整理清明民俗知識和革命先烈英雄事跡,加強傳統文化教育。三明市制作播出"我們的節日·清明"公益廣告,在各大主流媒體充分報道清明節活動,刊登和播報相關文稿、圖片近100多篇(次)。永安市在青水鄉舉行大腔戲、青水山歌、打黑獅等民俗匯演活動。莆田市在《湄洲日報》等有關媒體開辟"清明新風"欄目,大力宣傳節日知識、交通安全、文明祭祀等內容。各中小學利用黑板報、圖片展、國旗下講話、校園廣播、影片展播等方式,介紹節日由來、英雄事跡和革命歷史。通過對節日民俗知識的有效宣傳引導,進一步增強了人們認知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的自覺性。
4.開展網上祭拜先烈先賢活動。我省把"網上祭先烈"活動作為拓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載體來部署、推動,充分利用省文明風網站、各地綠色網吧、各單位內部局域網等平臺,組織發動干部群眾參與網絡祭祀、網上祭拜、網上獻花和網上留言等活動,寄托哀思,傳遞親情。廈門市組織中小學生特別是16個首批"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聯系點的學校以詩歌、散文、隨筆等形式,開展"祭先烈網上征文"活動,引導中小學生在"文明小博客"上抒發對革命先烈的敬仰和熱愛之情。漳州市組織薌城區、龍文區近千名學生參加"網上祭英烈"活動,同時借助西陵陵園開發公司等社會力量,推出"網上祭祀、家庭追思、代理祭奠、社區公祭"等服務,引導市民通過網絡平臺祭奠革命烈士和先輩、先賢、先人。云霄縣在政府門戶網站開辟"清明節網上掃墓,向寶山革命烈士敬禮"專題,網上祭掃達2000多人次。三明市組織全市中小學生到多媒體教室登錄相關網站,參與清明感言發貼跟貼、點"蠟燭"、上"柱香"等活動,在中國寧化在線網開辟"網上寄哀思大行動"專欄。泰寧、將樂、明溪等縣依托縣宣傳文化中心,組織1500多名學生開展上網獻花,觀看網絡展播的愛國主義教育影片。晉江市、鯉城區充分利用中國文明網資源,開展"網上祭先烈、共鑄中華魂"活動,組織干部群眾和泉州六中、七中學生網上獻花、留言、瀏覽革命紀念館。網絡祭掃以其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方式便捷、視聽結合等優點吸引了我省眾多干部群眾和學生參與,使人們的清明情思在群眾性活動中有了更多的個性化表達,也為清明節增添了低碳生活的新元素。
5.倡導文明祭掃祭奠先祖新風。在組織開展各種教育活動的同時,我省注重引導群眾移風易俗,通過多樣化宣傳、志愿者督導、加強執法檢查等方式,大力倡導"文明祭掃、低碳清明、平安清明"新風。福州市開展"陽光殯葬、平安清明"宣傳活動,通過文藝表演、掛橫幅標語、發放殯葬服務指南等形式,倡導祭掃新理念。漳州市通過廣播電視、流動宣傳車、分發倡議書等形式宣傳相關法規政策,共印發倡儀書、殯改法規等宣傳材料2萬多份,組織志愿者深入社區、農村開展"文明祭掃、綠色殯葬"宣傳活動。詔安縣在縣電視臺制作播放公益廣告,在縣委機關簡報《丹詔鄉訊》刊登節日祭祀相關管理要求,宣傳文明祭掃交通安全和祭祀日程安排及流程,大力營造文明祭掃氛圍。云霄縣掀起"尋根"、"朝圣"旅游熱,來自港、澳、臺等地同胞和鄉親們紛紛前往陳政陵園祭祀"開漳始祖"陳政,游覽雕像園、紀念館等景點。莆田市、南平市和古田縣開通公墓公交專線,免費接送市民祭掃公墓,大大減少了"公車私祭"現象。同時加強重點路段交通巡查和管制,確保市民出行安全。石獅市大力破除焚燒紙錢香燭、燃放鞭炮等陋習,推行鮮花祭掃、家庭追思會等做法,同時加強節日市場整治,大力抓好交通安全和森林防火工作。在各級文明辦共同努力和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下,我省清明祭掃風氣進一步好轉,簡約、綠色、健康、平安成為廣大干部群眾清明祭掃的共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