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5月7日訊 安溪地處閩南金三角廈、漳、泉結合部,面積3057平方公里,轄24個鄉鎮、473個村(居),人口112萬人,是全國著名僑鄉和臺胞主要祖籍地。安溪是全國最大的烏龍茶主產區,世界名茶鐵觀音的發源地,中國烏龍茶(名茶)之鄉。
安溪盛產茶葉且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特別是近年來,安溪茶產業發生了巨大變化,走過了“擴面積、提單產、增總量”、“優質、精品、名牌”、“綠色、品牌、誠信、文化”、“規范市場、保護品牌”、“回歸理性、回歸本源、回歸傳統、回歸生態、回歸文化”的發展歷程,創下了茶園總面積、茶業受益人口、茶農人均收入、涉茶產業產值、茶產業配套程度等諸多全國產茶縣第一。“安溪鐵觀音”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首摘茶葉類“中國馳名商標”,榮獲“改革開放30周年福建最具影響力最具貢獻力品牌”、“中國世博十大名茶”、“中國百個重點產茶縣”、“中國2009消費者最喜愛的綠色商標”、“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特色示范縣200強”等稱號。八馬茶業被批準為中央政府采購注冊供應商,安溪鐵觀音實現入選國飲“紅榜單”的夢想,成為盛世“國飲”。
一、茶業富民,助推新農村建設走前列
茶葉是安溪人世代謀生的產業,但直到20世紀末,鐵觀音在安溪經濟上所占的比重極小,并沒有給安溪人帶來實際的經濟效益。窮則思變,安溪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把茶葉資源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1996年以來,歷屆縣委、縣政府始終把茶列為全縣農民脫貧致富的“一號工程”,確立實施“茶業富民”戰略,持續推動茶產業持續健康穩步發展。一片“小茶葉”促使安溪甩掉國定貧困縣帽子,躋身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和全省經濟實力十強縣。2009年,農民人均茶葉收入增至4300多元,占到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5%,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不僅在全省居領先位置,而且超過了同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茶產業已由傳統產業、支柱產業,轉變為民生產業、富民產業。
現代安溪人正在創造著“點茶成金”的神話,不僅讓鐵觀音聞名中外,更讓鐵觀音造福百萬安溪人民。目前,全縣茶園總面積60萬畝,年產茶葉6萬噸,約占全國茶葉總產量的4%,涉茶行業總產值75億元,受益人口80多萬人。茶產業的蓬勃發展使安溪涌現了不少億元村,勞動力供不應求,同時還輻射帶動了本地周邊永春、德化、南安等縣市茶農,以及漳州市、三明市、龍巖市10多個縣市產茶區。為保持安溪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縣委、縣政府組織實施“茶業萬人培訓工程”,并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如此大規模、大范圍的茶業培訓活動,在國內尚屬首次。參加培訓的對象包括縣直涉茶單位的干部職工、管理人員、鄉鎮領導、農技人員、村干部、茶農、農資經營人員、茶業企業管理人員和茶葉營銷人員、從事茶業宣傳、茶文化研究、茶文化旅游等各類涉茶人員,授課內容涵蓋茶樹栽培、茶葉初加工、茶葉精加工、茶葉營銷、茶文化宣傳等方面,已經培訓各類涉茶人員近20萬人。茶業萬人培訓全面促進廣大茶農知識面的拓寬和思維、理念的革新,帶動農民生活的方式和素養不斷豐富和提升。茶產業發展推動農村社會的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帶動資金、信息和技術涌向農村。全面推進生態茶園建設改造,有力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使城鎮建設與自然和諧,農民安居樂業。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