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援建、務實援建、和諧援建,這是山東援建者們一直堅持的理念;注重民生、注重產業、注重長效,這是山東援建者們工作的重點。
“修的路要像鏡面一樣平,晚上車燈都照不出坑洼來。”“栽的樹要錯落有致,花草搭配,喬灌結合,疏密有序,像自家的花園一樣整潔美麗。”“蓋的房要內在有質量,外表求漂亮,像自家裝修房子一樣搞好內飾處理。”山東援建北川工作指揮部總指揮徐振溪對建設質量的要求近乎完美。
他們給安置房裝上了環保的聚苯板外墻保溫材料,安上了節能的中空玻璃,房內刷好白墻,地面上貼好地磚,衛生間潔具一應俱全,打掃一下衛生就可入住。
他們考慮的不僅是災區的當前重建,更考慮到災區的長遠發展。
新縣城的東南角,北川—山東工業園初具規模,22家山東企業總投資15億元。這個園區今年9月底基本建成后,預計實現年產值30億元,利稅3.5億元,提供就業崗位8000個。這相當于北川地震前工業總量的3倍。
從城鄉住房建設,到學校、醫院、文化站等公共服務設施,從公路、橋梁到自來水廠和污水處理廠,山東的援建者們不分晝夜,奮力拼搏。
在每個重建指揮部中,在每個重建工地上,在每個重建村鎮里,你總能聽到這樣那樣全力以赴支援災區重建的感人事例。
北京-什邡、上海-都江堰、浙江-青川、江蘇-綿竹、廣東-汶川、遼寧-安縣、河南-江油、福建-彭州……過去它們相隔遙遠,今天它們密不可分。
兩年來,四川、甘肅、陜西災后重建已經完成投資超過7400億元,完成災后重建投資計劃的70%以上。其中,對口支援省份完成投資已經超過640億元,完成預期目標的80%以上。
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沒有阻擋災后重建的步伐。中央財政創造性地把擴內需和災后重建結合在一起,安排了總計超過3000億元的地震災后重建基金。
這樣大規模的災后重建,沒有改革開放30多年來巨大的積累,沒有一聲令下舉國相助的體制,是不可想象的。
巨大的投入,不僅來自政府。民間資金和社會各方面力量的積極參與,成為災后重建的重要力量。
“錢從哪里來?”是許多地方災后永久性農房重建工作的最大難題。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5-12組圖:汶川地震孤兒攝影作品《晨光里的孩子》
- 2010-05-10從汶川到玉樹 香港義工持續“愛心接力”
- 2010-05-065月4日汶川一中首個成人禮 見證790名學生成長
- 2010-04-26從汶川到玉樹:中國民間志愿者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