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災后重建啟示錄:創(chuàng)造人間奇跡的偉大力量
http://www.caoliu14.com?2010-05-12 08:15? ?來源:新華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重建家園——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得以充分展示。一個民族在災難中失去的,必將在歷史的進步中得到補償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超越自然的奇跡,總是在對厄運的征服中出現(xiàn)的。”
汶川地震災區(qū),大多處于交通不便的山區(qū)。加上地震的損毀,使得災后重建困難重重。但是,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強大精神力量,讓建設者們創(chuàng)造了奇跡。
海拔1000米的山頂上,灰白色的3層教學樓笑傲群峰。人們難以想象,這座建筑面積近5000平方米的青川縣茶壩鄉(xiāng)9年制學校所需建材,是靠浙江援建者多次“擺渡”運上來的。
從金子山出口下成都至廣元高速路,到縣城喬莊70公里路上有42道急彎險道,從喬莊縣城到茶壩還有43公里更加險惡的道路,上百個險彎,山道路窄彎急坡陡,兩車相會就堵。
每逢大雨,泥石流沖毀道路,大車開不上山,援建者就只能在塌方地點兩頭倒運建材,用小車推、肩膀扛,最艱難的時候,一車建材要靠人和車“擺渡”四五次才能運到工地。
沒有電,他們從寧波運來3臺發(fā)電機。沒有水,他們自己接管道。50多位來自寧波的援建者們,晴天搶著干,雨天巧著干,晚上挑燈干,雙休日加班干,終于使得這所學校在2009年9月1日如期開學。
“事在人為,沒有完不成的任務。只有發(fā)揚亮劍精神,才能向青川人民交出滿意的答卷。” 寧波援建青川指揮部指揮長史濟權(quán)說。
如果說,抗震救災時期的英雄壯舉體現(xiàn)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那么災后重建這一偉大歷程,使這一精神又豐富了新的內(nèi)涵。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0-05-12組圖:汶川地震孤兒攝影作品《晨光里的孩子》
- 2010-05-10從汶川到玉樹 香港義工持續(xù)“愛心接力”
- 2010-05-065月4日汶川一中首個成人禮 見證790名學生成長
- 2010-04-26從汶川到玉樹:中國民間志愿者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