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痛扁任志強者,與他們對中國房價刻骨痛感分不開,可是仔細觀察會發現,任志強發炮,并不總是針對買不起房的人,他自己也時常以一個“訴苦者”的身份出現。他講很多道理,都堪稱精準打擊,并不是我們一氣亂拳就能打下去的。
想揍任志強,是一個臟水池子里浮出的泡沫。古典經濟學對市場有四個劃分:完全競爭市場,壟斷競爭市場,寡頭壟斷市場與完全壟斷市場。對于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商品的價格是由供需決定的,市價就是供需雙方的均衡點,在均衡點上,怎么高、怎么低都是合理的。如果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符合這個要求,高房價有什么好吵的?
問題就在于,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是完全競爭的市場嗎?答案是否定的,套用上述四種市場劃分,中國房地產市場四不像。其實,歷經幾次大的經濟危機后,從古典主義的完全自由經濟到凱恩斯主義的政府干預理念的反復,人們已經形成共識,要發揮市場的作用,但政府要適當調控。但是,在一個政府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市場里,所謂“調控”要么走不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怪圈,要么一調再調不管用。
因為,在這樣的市場里,因權力滲透形成了龐大的網狀既得利益集團,并已經深刻地影響著社會資源的分配。最后,浮在這個市場表面上的,是龐大的購房者與一個管不住自己的嘴巴的任志強的掐架表演。
至于人人都想揍袁騰飛,這里面涉及兩個問題,一個是“歷史觀”的問題,一個是“歷史解釋權”的問題。歷史觀就是怎么看待歷史、歷史人物的問題,是政史區分地看,還是政史合一地看,是因人而事地看,還是因事而人地看,是臉譜化地看,還是復雜化地看,不同的歷史觀會有不同的結果。因為,歷史事實是客觀存在的,關鍵是你怎么看。
假定用臉譜化來看待歷史人物,就很容易以偏概全。人是復雜的,有其多面性,尤其是那些在歷史潮流之中搏擊的歷史人物更是如此,這就需要多角度多層面來評判。我們完全可以把袁騰飛對歷史的解讀當成一個角度和一個層面,視為一家之言,沒有必要僅僅為了忠實于感情而偏離真相。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5-11扔向任志強的那雙鞋是什么牌子?
- 2010-05-10鞋砸的不是任志強,是讓人痛苦的房價
- 2009-04-19房產商任志強稱和工資比房價等于沒漲遭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