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并舉“就勢”標準化
主持人:作為全國鞋服產業基地,泉州市推出對獲得市質量獎、入選中國世界名牌后備資源庫及參與制定國際標準企業的扶持獎勵措施,籌劃將泉州市鞋服品牌推出國門,打造國際品牌。那么,企業在執行過程中如何有效利用政府的獎勵做強品牌?
蘇:從國內成功經驗來看,加快品牌國際化進程,必須依靠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以溫州皮鞋為例,在“領頭羊”的帶領下,已經形成強大的品牌梯隊——以中國名牌和中國馳名商標為標志的國家級品牌第一梯隊,培育第二、第三梯隊形成區域品牌國際化。
林:從某種角度講,政府給予重點后備企業的更多信貸支持,同時對企業引進高級復合型人才,所涉及的戶籍遷移、子女就學、住房安置等方面給予優先照顧,是企業最為受益的。
另外,當前不少制鞋企業要向專門的鞋底、鞋楦企業購買模具進行批量生產,而由于制鞋企業對這些鞋底、鞋楦模具沒有專有知識產權,鞋楦生產廠家為了增加效益,會將這些模具向其他企業推銷,這在客觀上也造成了目前鞋類市場上產品同質化問題嚴重,因此,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將使產品在市場競爭中更具優勢。
張:起草制定國際標準,是泉企爭奪國際“話語權”的重要途徑,最近安踏、特步、寰球、喬丹四家企業,參與起草制定了6項國際標準,這在國內參與國際標準工作上,可謂是零的突破。
在起草工作中發現一些問題,比如,整個制鞋行業對國際標準的核心動向掌握較慢,企業無法及時響應國際標準的變化,這也使制鞋企業在面臨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時比較被動。同時,企業在參與標準制定工作中,往往因專業人力資源的缺失,無法應對新材料、新工藝日新月異的變化,導致產品標準滯后,較為先進的技術標準不能迅速成為行業內的共享資源。
因此,企業有必要專門設立多個專職人員參與標準培訓,并建立標準化監督的長期機制,這樣才能使企業的標準化建設長期而有效地持續下去。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