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利潤達1300%是公然打劫
http://www.caoliu14.com?2010-05-18 11:31? ?來源:長江日報
我來說兩句
癌癥輔助治療藥蘆筍片出廠價僅為15.5元,經過醫藥公司、醫藥代表、醫生等“市場流通”環節后,最后價格漲到了213元售賣到患者手中,利潤達1300%。記者調查發現,在這個環節中,開藥醫生獲利最多。(5月17日《新京報》)
對于市場我們曾經是十分憧憬的。通過有效的市場流通,不僅能物暢其流,而且能讓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利益均沾。然而理想的市場主義美夢總是被現實的“市場剪徑”行為擊得粉碎。在我國市場上如今常見的一大怪是,中間商盤踞其間,生產者難以為繼,消費者只能任勞任怨于當冤大頭。
如此說事,敏銳的人們馬上會聯想到“瘋狂的大蒜”。今年大蒜據說已堪比肉價,每斤價格貴達8元。但蒜價即便如此之高,大蒜的“出廠價”卻怎么也不會超過2元,而且蒜商收儲的大蒜中尚有不少是前幾年幾毛錢地頭價所收購的,其間的利潤有多大,傻子也算得出來。蒜賤時傷農,蒜貴時忙農,蒜農雖然備受蒜價沉浮的折騰甚至傷害,卻永遠不可能享受到真正的市場紅利。但是蒜商呢?來自河南蒜鄉中牟的消息說,暴富機會多多,炒蒜早已炒出了千萬富翁。為什么種植種出富翁的事情,我們永遠聽不見,倒是×賤傷農的事,總是循環呈現;而中間商居間一鼓搗,千萬富翁就呼之欲出呢?這是正常的市場,還是有一個不正常吸金黑洞?市場的詭譎我永遠不懂,尚有待于作為市場守夜人的政府去判斷。
蒜商們雖然頗有坐地生財的嫌疑,但他們的暴富,多少還是利用并且反映了市場供求關系的。到了藥品市場,這些市場因素是否起作用,就很難說了。蘆筍片入庫價格清單顯示,從生產廠家購進一瓶蘆筍片,價格僅需15.5元;然后從醫藥公司賣到醫院,價錢從三四十元漲到了136元;再從醫院到患者手中,就漲成了213元。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0-05-12福建今年60%的基層醫療機構須以購進價售藥品不得盈利
- 2010-04-19藥監局腐敗窩案,有蛻變的官員就有變質的藥品
- 2010-04-16漳浦舉辦藥品不良反應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培訓班
- 2010-03-24福建455種藥品和劑型已全部納入新農合報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