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選擇題:要養豬,還是要環境?
要養豬,還是要環境?這成了擺在集美區委、區政府面前的一道選擇題。
“生豬養殖涉及農民收入,是民生問題;保護環境,讓‘生態型文教旅游區’和‘環保型高技術產業區’名副其實,這關乎集美區的可持續發展,是更大的民生問題。”接受采訪時,集美區農業局局長李永聯如是說。
據李永聯介紹,伴著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腳步,傳統農業從集美區退出是必然的趨勢,作為傳統農業的一部分,養殖業也在退出之列。此外,集美區耕地面積逐步縮小,農田不到3萬畝,已經不足以消納養殖產生的大量污物。至于今后的豬肉供應,李永聯認為可以“交給市場”。
4月中旬,集美區生豬養殖污染整治領導小組應運而生,辦公室掛靠區農業局,抽調相關部門人員進駐集中辦公,負責全區生豬養殖污染整治的領導和協調工作,各鎮(街)、農(林)場也成立了相應的工作小組。
根據集美區的“戰略部署”,坂頭—石兜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城市建設規劃區、學校及其周邊500米內區域為生豬養殖“禁養區”,除此之外的其他區域為生豬養殖“限養區”。從區域圖上看,禁養區的范圍大約占整個集美的1/4。
由于坂頭—石兜水庫近兩年水質惡化十分嚴重,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生豬養殖場必須在2010年7月31日前退養;其他禁養區內的生豬養殖場必須在2010年10月31日前退養。限養區內的生豬養殖場必須在2010年10月31日前自行選擇退養,或實現污染物“零排放”。按時完成者,區財政將給予補助和獎勵。
集美街道銀亭社區居民李文欽、郭小瑛致信《集美報》,對此次整治表示“大力支持”。他們認為,生豬退養勢在必行,這是因為集美區的功能改變了。以前,集美是廈門的郊區,以農業生產為主;如今,集美要變成廈門的新城區,畜禽養殖一定要放棄,才能維護生態環境健康發展,才能加快推進集美的城市化進程。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