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整治生豬養殖污染 退養生豬重現綠水青山
C “失豬”農民:向二三產業轉移
“前兩年,政府對母豬養殖還有補貼,現在沒有了。”陳建林說。
“五一”前夕,記者走進集美區灌口鎮東輝村坑洋自然村,養豬場里傳來豬群的嚎叫,空氣中飄蕩著一股惡臭。據悉,這一片已被劃入禁養區,過不了半年,這里的生豬養殖場就得全部拆除了。站在一個寫著“拆”字的豬圈旁,陳建林的臉上流露出幾分眷戀。
41歲的陳建林,2002年開始養豬,目前豬場占地10多畝,生豬存欄500多頭,去年收入約五六萬元。他向記者坦言,為了控制養殖成本,這里的養豬場幾乎都沒有什么配套的環保設施,也沒有采用效果不錯的“洛東”生物發酵養殖法,豬的排泄物大多直接排入水溝。
“其實,養豬污染環境,我們知道,政府不讓養,我們也會盡力配合。”陳建林說,“只希望政府能設身處地為我們養殖戶想一想。”
陳建林最關心的是“錢”、“人”、“地”。首先,8年來他共投入60多萬元養豬,不少還是貸款,希望政府在生豬退養中的補貼能提高點;其次,不養豬了自己能做什么,最近他常常想到大半夜,希望政府能幫助養豬戶找出路;再次,退養之后,原有地塊不大可能復耕,建議改建廠房用于出租。
記者從集美區生豬養殖污染整治辦公室了解到,該區將由人勞部門牽頭,區、鎮(街)各部門互相配合,對退出生豬養殖對象實行轉產轉業免費培訓和就業推薦,舉辦招聘專場推薦會,轄區企業有針對性地提供工作崗位,安置勞力,促進這些退出養殖的農民向二、三產業轉移。此外,根據《集美區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社會保險費補貼暫行辦法》,對符合條件的退養農民給予社會保險費補貼。
陳建林們盼著區里的扶持政策落到實處,正如廣大市民盼著一個生態文明、環境優越的新集美……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