墜機,離居民區230米
“跳傘!跳傘!”21時29分33秒,張德山報告停車后,塔臺上一直盯著飛機運行軌跡的副指揮員、師參謀長沈樹范在不到一秒鐘就連續兩次下達“跳傘”命令。沈樹范告訴記者,當時飛行高度太低,不具備迫降或再次開車可能,飛機墜毀已成定局。情況危急之下,必須跳傘。
空軍調查結論報告顯示,這次飛機空中停車的原因是主燃油調節器柱塞泵傳動桿外套齒嚴重磨損,失去驅動,不能向發動機供油。這是個“免維護”也無法拆卸維護的部件,一旦壞損,飛機會在無征兆情況下突然停車。有專家做了個形象的比喻:這好比是一個嚴重心臟病人,就是醫生24小時坐在旁邊,也阻止不了他心臟停止跳動。
“當時我和小馮之間有一道隔板,我一邊呼叫塔臺,右手推動駕駛桿,再用左手拉開彈射救生裝置拉環。”雖然來不及商量,張德山堅定地說,他能感覺到馮思廣正在同時和他一樣做前推駕駛桿的動作,“我推桿時發現很輕松,他肯定也在推!這是飛機不繼續前沖最關鍵的一舉!”張德山說,在那樣危急萬分的時刻,他心中也暗暗佩服帶飛的這個“80后”飛行員。
駕駛桿前推44毫米,飛機由仰角12.3度變為俯角9.8度。正是這44毫米的前推,讓朝著居民區仰頭而去的飛機,變為頭向下飛行。最終,飛機提前墜毀在機場內跑道延長線300米處,與張莊路居民區直線距離只有230米。
揪心的1.1秒
從飛機發動機停車,到最后一名飛行員跳出座艙,前后只有5秒。按照后艙要先于前艙彈射的跳傘程序,前艙的馮思廣將晚于張德山1.1秒起跳。
曾當了一年多馮思廣教員的張德山,喜歡稱這個老實、本分的學員小馮為“孩子”。張德山說,晚一秒跳傘,就相當于離地面近了十幾米,跳傘的時候他什么也來不及多想,只是揪心這1.1秒的延遲,在跳出機艙后,“眼前一片火光,仍想找找那孩子的降落傘,看看打開了沒有。”
而張德山下落的過程也不過四五秒鐘,落地后他的右腳踝骨骨折了。
在醫院病床上,回想起這一幕,張德山那只推動駕駛桿時無比堅定的手也不自覺地抖著,“5月6日的帶飛訓練對這孩子很重要,如果他飛得好,第二天夜航課目就可以單飛了,他盼了不知多少日子了……”說到這里,眼圈紅了的張德山再也說不下去了。
飛行專家推斷,如果馮思廣和張德山在飛機起飛上仰的態勢下跳,兩人生還的可能將大大增加。事后的一組數據顯示,飛行員跳傘時的飛機時速為291公里/小時,以此速度推算,再向前直飛兩三秒鐘,飛機將進入城區。
飛機墜落爆炸的時候,張莊路上部分店鋪關門了,路邊上還有燒烤攤在營業,大多數居民在家中休息。一旦飛機沒有改變飛行軌跡而飛入城區,機上800公升的剩余燃油和溫度高達700多攝氏度的發動機機體,勝過重磅炸彈的威力!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