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探索一條路子。
蓉中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攬,以精神文明建設為主線,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著力破解發展難題,從實際出發闖出一條“經濟先行、文化引領、科學發展、強村富民”的發展路子。
鄉賢愛國僑領李光前先生50年前就捐資辦學,造福桑梓,蓉中村一直有比較深厚的文化教育底蘊,這既是我們村的無形資產,又是我們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有利條件。所以我們把經濟先行和文化引領作為發展思路,村“兩委”很快形成發展的共識,凝聚發展的合力,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硬。我們認為經濟先行和文化引領就像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缺一不可。去年第三屆文化節,我們把全村18家企業的全國客戶近千人請到蓉中村參加文化節開幕式,一起觀看東方歌舞團的精彩節目,萊克湖南總經銷商張總激動地說:“小村莊辦大文化,必須有大實力、大品牌的支撐,與萊克的合作,我們更放心了。”蓉中村在文化節期間,共舉辦了7場經貿活動,全村18家企業的訂貨總額比上一年提升30%。蓉中電氣設備有限公司在今年又增加了3000萬元的投資。去年全村生產總值達到7.5億元,村民人均收入14760元,上繳國家稅收1650萬元,村財收入達230萬元。
三、運作一盤好棋。
我們常把新農村建設比作一盤棋,要求村“兩委”成員加強團結,因為只有團結,才能出戰斗力,出凝聚力,出向心力,引導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集中精力下好“七步棋”:
1、 唱響主旋律,培育新風尚。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發展了,農民口袋富了,但富口袋并不等于富腦袋,各種良莠不齊的思想觀念,利益驅動下的背德違規行為,鄉村民俗中消極落后的糟粕仍然還有市場,甚至死灰復燃,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村“兩委”把決心和功夫用在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上,堅持唱響主旋律,用先進思想占領農村思想陣地,使鄉村正氣永遠高揚,腐朽的思想和歪風邪氣沒有市場。首先是建立約定俗稱的村規民約,改變鄉村歪風陋習。經過村民代表大會通過《村規民約》,明確社會規范、法制規范、道德和行為規范,改變村民封建迷信,婚姻喜慶大操大辦的漏習。其次是建立蓉中村十星級文明戶評選制度,培育新風尚。去年我們開展全村精神文明戶評星活動,看哪家星最多?哪家星最少?去年全村95%村民都評為文明戶,最多的10顆星,最少的5顆星,我親自給文明戶掛星。評選時我們把評星數與銀行貸款授信額度、入黨評先、推薦就業、后備干部推選掛鉤起來,使評星活動深入持久,村里的年青人找對象看“家風”時,對方首先看的是家有幾顆星,有力地促進了全村家庭和諧、鄰里和諧和社會和諧。再次是建立村民福利保障機制,弘揚傳統美德。村財每年為小學生繳納課本費,為全村農戶全額繳納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為女性村民年滿55周歲、男性村民年滿60周歲的老年人發放500元的春節慰問金,給考上大學的學生每人獎勵500元,完善的福利機制有效推動了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