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社會轉型期,改革開放以后,一部分人先富了起來,占有了大量的社會資源,擁有了大量的社會財富,而“富二代”們從小就穿名牌,開名車,上名校,大部分人還出國深造,個個錦衣玉食,光彩照人,在很多灰姑娘的眼里無疑是高高在上的王子。這恰恰就反映了社會中彌漫著的“拜金主義”主義的意識,當然,這不是專門針對女大學生,而是一種社會現實,現在“房奴”、“車奴”、甚至是“菜奴”處處可見,剛剛大學畢業的女大學生們奔波勞碌、節衣縮食也要拼上20年才能買上一套房子。再加上,現在很多行業“潛規則”盛行,社會資源分配不均,人脈關系甚為重要,就更讓很多無權無勢的女大學生在畢業后感到舉步維艱,寸步難行。但是如果嫁給了“富二代”,不僅可以用金錢做跳板,還能擁有大量的人脈資源,飛上枝頭變鳳凰也就指日可待了。所以,很多女大學生嫁給“富二代”的理由是“可少奮斗很多年”。
但是,婚姻的前提是什么?不是兩情相悅嗎,如果帶著很強的功利性結婚難道不是一種交易?這不是很多女權主義者所批判的嗎?也許會有人說反正“愛情都是婚姻的墳墓”,橫豎都是死,還不如找個寬敞豪華一點的墳墓。如果帶著這種悲觀主義的心理暗示結婚,無疑是給悲劇埋下了伏筆。從深度心理學來看,當我們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可能是一種深層次的心理暗示在指導我們的行為,而我們一般不易察覺,我們找到的理由只是淺層次的借口而已。比如,你為了嫁給“富二代”的理由是“為了少奮斗很多年”,那如果你真的如愿以償了,你就真的幸福嗎?如果依然不快樂,那是不是你最初的原因找的就并不正確?或許是因為你受到了社會風氣的影響,或者是你懼怕困難而需要找到一個心理寄托。
其實,追本溯源,我們就是想擁有快樂的生活,但是快樂并不等于金錢。去年公布的國家和地區幸福指數,最高的地區是拉美,最高的國家是哥斯達黎加,因此金錢并不是一切,在馬斯洛的層次需求理論中物質需求只是淺層次的需求,自我實現才是最高層次的需要。大學生嫁不嫁“富二代“任何人都無權干涉,只要二人兩情相悅,婚姻自由,都應該得到我們的祝福,但是如果給婚姻染上了很強的“功利色彩“,那不僅是婚姻本身的悲哀,也是社會價值觀扭曲變形的體現。 (記者 張雅奜 來源:紅網)
![]() |
責任編輯:邱淑群 |
- 2010-04-19婚姻不能只有籌碼和交易
- 2010-04-14另類征婚節目風靡大陸折射中國人婚姻觀演變
- 2010-04-07當婚姻遭遇“釣魚執法”多少人經得起誘惑
- 2010-02-25研究稱氣候變暖讓亞馬遜毒蛙背叛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