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夏天,我受委派到西班牙薩拉戈薩世博會從事志愿服務工作。我和西班牙大學生為一位殘疾人服務。當結束世博會參觀時,那位殘疾人竟然抱著我們哭了,用西班牙語不停地說‘謝謝’。那一刻,涌在我心中的是從未有過的快樂和感動。”上海大學博士研究生李銀的志愿服務之路是堅實的,從薩拉戈薩一直延伸到黃浦江畔。如今,他正和十幾萬名大學生志愿者一道,在上海世博會的天空下默默奉獻著。
在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園區內,目前有7萬多名園區志愿者為八方來賓提供貼心服務,其中九成以上是在校大學生,被稱為“海寶一代”;10萬名站點志愿者遍布上海全市18個區縣,1000多個志愿者服務站和延伸服務點,都有大學生志愿者的身影。
從北京奧運會到上海世博會,從“鳥巢一代”到“海寶一代”,當代大學生在奉獻中成長。
志愿服務與你相伴
團中央志愿者部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國現代意義的志愿服務始于1990年的北京亞運會,其后以青年學生為主體的志愿服務持續開展。自2001年北京奧運申辦成功,志愿服務與各項籌備工作始終相伴,首都高校成立了奧運志愿者服務總隊,遴選和培訓賽會志愿者、城市志愿者、社會志愿者以及奧運村住宿服務生、奧運演職人員等近30萬人。大學生志愿者們的出色表現為祖國和首都贏得了巨大榮譽,這個時期的大學生也因此被稱為“鳥巢一代”。
如今,以大學生為主體的志愿服務已成燎原之勢。他們為老年人、殘疾人、失業人員等社會困難群體提供了精神上的關愛和實實在在的幫助,也為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默默奉獻……
在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處處活躍著身穿義工聯合會會服的“紅馬甲”。參與義工服務成為該校學生的校園時尚。該校自1993年正式辦學就組建了學生社團“愛心社”,目前注冊的在讀大學生義工有2200多人。他們活躍在特區內外,奔走于城市鄉村,10多年來為社會提供義務服務100多萬小時。
從2003年至今,“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已累計招募派遣了十幾萬名高校應屆畢業生,在全國22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2100多個縣從事志愿服務。很多畢業生服務期滿后選擇了留在西部,成為西部大開發中的一支生力軍。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