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特博士說他已經著手為這項技術申請專利,盡管現在這種專利類別會面臨很大的法律挑戰。
5月20日,美國科學家宣布世界首例“人造生命”——完全由人造基因控制的單細胞細菌誕生。
15年來,克雷格·文特(J. Craig Venter)博士一直追逐著一個夢想:從零開始構建出一個基因組,然后用它創造合成生命。現在,他和Craig Venter研究所(JCVI)的成員們終于讓夢想成為現實。文特博士的研究團隊在最新一期的《科學快訊》(《Science Express》)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論文,詳細介紹了怎么制造出一條細菌染色體,然后把這條染色體移植到一個細菌體內以取代它原有的DNA(脫氧核糖核酸)。在這個合成基因組的驅動下,這個微生物細胞開始自我復制,并制造出一種全新的蛋白質。
科學雜志《人造生命》(《Artificial Life》)主編以及里德學院的哲學教授馬克·貝道(Mark Bedau)說,“這是生物學和生物科技歷史上的決定性時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酵母菌生物學家杰夫·博伊科(Jef Boeke)也認為它代表了合成基因組學這一新領域的重要技術里程碑。
文特博士的團隊創造的合成基因組和自然細菌體內的基因組幾乎完全一致。而這個基因組也稱得上是造價不菲,前后耗資將近四千萬美元,花了20名研究人員超過十年的時間。盡管如此,制造能生產燃料或者藥品的更加復雜的基因組,并讓它像在單細胞中一樣自我繁殖仍然是個不可企及的計劃。要想從頭開始組合,配對和設計一個生物體的基因組,基因工程師要做的事情還多得很。
合成細菌的想法源于文特博士、JCVI成員克萊德·哈奇森(Clyde Hutchison III)和漢密爾頓·史密斯(Hamilton Smith)負責的一個項目:確定微生物所必須的最少基因導向,在此基礎上,增加能夠促使一個細菌轉變成可供人類利用的化合物的基因。1995年,這三人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對生殖支原體(Mycoplasma genitalium,一種細菌)染色體的60萬個堿基完成了基因排序。這是自由生存有機體中最小數量的基因組。這種微生物含有500種左右的基因,研究人員發現,刪掉其中的100種基因并不會帶來任何不良影響。
![]() |
責任編輯:邱淑群 |
- 2010-05-25謝黎芳:尊重生命 關愛生命
- 2010-05-24尊重生命的象征
- 2009-03-09人造海豚魚鰭 幫助你比菲爾普斯游得還要快
- 2010-01-26DNA辨別曹操墓 復旦今開說明會
- 2010-01-05曹植遺骨下落不明 DNA鑒定曹操墓設想落空
- 2009-05-15全國已建成打擊拐賣兒童DNA數據庫
- 2009-05-06《科學》:DNA分析揭示人類祖先來自納米比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