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生代農民工心理:同是微薄收入卻渴望更多
http://www.caoliu14.com?2010-06-04 09:00? ?來源:東南快報
我來說兩句
堂哥給肖鵬找的第一份工作是保安,月收入1400元,包住不包吃,住宿的地方是10個人一間的大宿舍,肖鵬回憶起當時的工作環境,反復強調一句話:“高溫快40攝氏度,穿著迷彩保安服,還要加上反光衣,和我一起的年輕人沒幾天都辭職了,只剩一些50多歲的老人。”
這樣的工作干了半年,肖鵬說自己有時候可以一個星期不說一句話,除了自己本身不愛說話以外,跟老人們也沒什么可溝通的。半年以后,肖鵬因為一次上班時著裝不整齊被公司辭退,換了一家公司繼續做保安。
肖鵬很少和家里聯系,哪怕有手機,“男孩子和父母都沒什么好溝通的,我告訴他們我很好,過一段時間寄錢回家就掛了。”
至于未來更加迷茫,“我都沒什么長期的打算,打算了也沒用,走一步算一步。
(記者 孔麗 陳洪亮 文/圖)
心理專家指導
怎樣活得更精彩
心情不好時,邀上幾個工友喝酒,或者用手機看看小說。面對來自工作的無聊與壓力,他們都會選擇一些幾乎可算是本能的自我調節方式。這些選擇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心理壓力的積累。然而,對未來的無所適從和自我規劃的缺失,卻讓消極不斷重復和積壓。
面對迷茫,個人該怎么應對?企業該怎么干預?社會該怎么介入?昨日,記者采訪了兩位心理專家,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教授、博士,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理事宋興川(以下簡稱宋)以及福建省職業心理咨詢師專業委員會林榕發會長。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0-06-04福州新生代農民工心理:同是微薄收入卻渴望更多
- 2010-06-03大田:開展關愛農民工子女志愿服務
- 2010-06-03農民工聯名投訴被欠薪 工程公司:應找工頭討要
- 2010-06-03心理疏導不是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萬能鑰匙
- 2010-05-30中華全國總工會:特別加強新生代農民工心理疏導